楠木軒

【香江觀察】香港政制發展的里程碑——香港新一屆選委會選舉透視之一

由 申屠仲舒 發佈於 綜合

  香港新一屆選舉委員會選舉將於9月19日舉行,這是香港選舉制度完善後進行的首場關係香港未來有效管治的重要選舉,是香港政治制度發展的里程碑。新一屆選委會委員名額為1500名,這些委員肩負着提名和選舉香港特首、選舉40名立法會議員(總數90名)、參與提名全部立法會議員的職責。

  香港的民主選舉不是拜殖民統治者所賜,而是中央作出“一國兩制”制度安排的結果,迴歸祖國之日才是香港民主真正出發之時。

  1998年,香港進行第一屆選舉委員會選舉,委員來自四個界別,名額為800名。之後隨着選舉辦法調整,選委會規模擴大到1200人,代表性不斷增強,成為港人行使民主權利的重要途徑。

  同時,由於香港選舉制度中存在把關不嚴、議事難決、應急無策等漏洞,被一些反中亂港分子和本土激進分離勢力所利用,導致香港亂象不斷,嚴重破壞了香港的發展和繁榮。為維護香港特區的憲制秩序和法治秩序,今年3月份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香港基本法附件一和附件二修訂案。完善香港選舉制度的核心就是對香港特區選委會重新構建和增加賦權。

  新一屆選委會選舉旗幟鮮明貫徹“愛國者治港”。新設立的香港特區候選人資格審查委員會首次行使職能,對參加選委會選舉的候選人進行了資格審查。

  在界別設置方面,更加科學合理。新一屆選委會由之前的四個界別調整為五個界別:工商、金融界,專業界,基層、勞工和宗教等界,立法會議員、地區組織代表等界,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港區全國政協委員和有關全國性團體香港成員的代表界。第五界別是由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港區全國政協委員與新增的“有關全國性團體香港成員的代表”一起組成的新界別,共佔300席。“有關全國性團體香港成員”佔有110席,包括全國婦聯香港特區特邀代表、全國工商聯香港特區執委、全國僑聯香港特區委員、全國青聯香港特區委員、中華海外聯誼會香港特區理事。第五界別是堅定的愛國者,他們最理解“一國兩制”的重大意義,是特區政府依法施政的堅定支持者,在選委會發揮“風向標”和“穩定器”的特殊作用。

  新一屆選委會的代表性更強。五個界別的40個細分界別中,新增了中小企業界、科技創新界、內地港人團體、基層社團的代表以及港九和新界地區組織代表,增強了基層、中小企業和內地港人的話語權,令本屆選委會成為歷屆中覆蓋面最廣、均衡度最高的一屆選委會。

  新一屆選委會的賦權力度最大。新一屆選委會除提名和選舉特首外,還將選舉40名立法會議員,且所有立法會議員候選人均需獲得不少於10名、不多於20名選舉委員會委員的提名,每個界別參與提名的委員不少於2名、不多於4名。此次賦權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使選委會成為選賢任能的總關口。

  經歷了“修例風波”,看夠看穿了反中亂港分子跳樑小醜般表演的香港市民,對民主自由權利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民主不是裝飾品,不是用來做擺設的,也不是“場面搞得好好睇睇”就圓滿了,而是要用來解決人民要解決的問題的。不是非有反中亂港分子參與的選舉才叫民主,不是沒了反中亂港分子就變成了“清一色”,而是在“愛國者治港”原則下香港各界代表的意見能夠更充分地表達。“亂”,從來就不是民主的底色,更不是民主的目的。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盪滌了反中亂港分子的污泥濁水,消除掉外部敵對勢力的鬼聲魅影,根治了“為選舉而選舉、為反對而反對”的亂象,香港的政治制度進入一個嶄新的歷史發展階段。(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劉 亮)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