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國產區別對待,為省成本偷工減料,這真的合理嗎?

在國內,進口版本車型都自帶了“光環”,價格雖然高,但是口碑卻一直保持得非常好。而造成這樣的因素是因為合資廠商的出現,車型實現國產化開始。每當一輛進口車型被宣佈國產,總會有人會拿來對比,而在大多數的情況下,國產版車型都是輸給進口版車型,比如説的零部件質量,使用的材料等級亦或者裝配工藝等等。總而言之,進口版車型貴是有道理,而國產版車型便宜就不是好貨。

事件積累的潛在認知

這種思維到如今依然存在,這也是因為不少車型在進口版和國產版之間有着一定的差異性,比如説近期賣的很火的Model Y,國產版本減配車輛轉向架中的一個電子控制單元存在差異,據悉,一般情況下上述車型會安裝兩個電子控制單元,而該部件主要在L3級自動駕駛場景下使用。但有意思的是,進口版的版本目前並沒有出現減配的情況。

進口國產區別對待,為省成本偷工減料,這真的合理嗎?

當然,除了特斯拉之外,很多品牌也都被曝光國產版車型與進口版的差異性,比如説寶馬、奔馳的鋁換鋼事件等等。類似這種事件從2000年開始進行合資國產化以後就層出不窮,也因此造成了一個進口版車型永遠高於國產版車型的一個潛在認知。

進口版真那麼好?

進口國產區別對待,為省成本偷工減料,這真的合理嗎?

雖然説國產版本與進口版本車型對比,存在減配是事實,但是進口版車型並非那麼的高級。在大家都盯着國產版本減配的時候,其實進口版本同樣也存在減配的情況,比如説近期比較討論度比較高的進口寶馬X5擺臂鋁換鋼事件,雖然目前官方沒有給出的原因,也有一些車評人給出一些解釋,但從材料的價格來説,鋁比鋼要貴,即使在某種程度上採用鋼或許比鋁有更好的性能,但也代表着材料的等級下降,車輛的成本降低,那麼是否售價也需要降低。

進口國產區別對待,為省成本偷工減料,這真的合理嗎?

當然,除去進口版減配的問題而言,進口版車型還會存在一個對國內用車環境不適應的情況,這包括了國內消費者的用車喜歡,環境影響等等。比如説當年大眾引以為傲的TSI+DSG動力總成,在國內投產之後出現了重大故障,發動機燒機油、變速箱發熱。但是這套動力總成在國內出現的問題,在歐洲就不存在,或者説非常少,其中變速箱發熱沒有一例,而國內卻大批量的出現拋錨等故障,最後在國內使用的變速箱都經過重新的設計調整,才解決了這一問題。

進口國產區別對待,為省成本偷工減料,這真的合理嗎?

當然,除了硬件的因素之外,進口版也有着諸多不太適合國內消費者的方面,比如説空間,國產版本車型基本都比進口版的軸距要更長,這是國內車型的專屬特色,軸距加長,車身加長,成本也會增加。但是國產版本車型價格比進口版低,部分車型更是低了一大截的價格,自然而然在其他方面的用料,便會降低成本。當然,前提是不影響車輛的安全性和性能。重要的是,從國內的消費者需求以及喜好來看,那一丟丟所謂的駕駛性能,與空間相比,自然是空間更能取悦到消費者的歡心。

進口國產區別對待,為省成本偷工減料,這真的合理嗎?

所以綜合來説,進口車型真的顯得高級嗎?這是一定的,畢竟價格在那裏,但是真的好嗎?那就不一定了,因為不一定適合國內的大眾消費者。其次,要説國產版本車型減配了嗎?其實也並不完全正確,因為它同時給到比進口版本車型更好的體驗,只能説在成本面前,魚和熊掌不能兼得。

法律法規的差異性

從客觀上而言,之所以進口車版本在某些方面會比國產版本有差異,與各個國家地區的法律法規也有一定的聯繫,比如説在配置方面,歐美地區要求車型必須全部配備ESP、倒車影像等。而在國內,這些配置並沒有被強制要求,在價格基礎上,全看廠商厚不厚道。

進口國產區別對待,為省成本偷工減料,這真的合理嗎?

同時,車輛的檢測機構在測試車輛以及測試標準上也有着一定的差異,比如説國內的C-NCAP以及美國的IIHS在測試力度以及測試標準上就有一定的差別,相比之下,美國的IIHS更為嚴格。因此,正如特斯拉在事件被曝光之後,特斯拉中國官方客服對外的回應是“我們出廠的每一輛車輛一定都是符合國家規定的。”

因此,在不違反法律法規以及達到車輛安全標準的基礎上,廠商對國產版本車型進行減配、調整都是正常行為。

寫在最後

綜合上述,從客觀的角度來説,國產版本車型和進口版本存在差異是必然的,首先國產版本因為價格低,才會導致需要進行成本控制,而翻過來説也是如此,成本控制之後,也才會讓價格降低。但需要注意的是,大部分的國產版本車型是會更加適合國內消費者的使用,比如説剛剛提到的軸距加長,空間更加寬敞方面。因此,國產版本車型相比進口版本在部分方面出現減配的情況,只要符合法律法規,其實是合理的。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10 字。

轉載請註明: 進口國產區別對待,為省成本偷工減料,這真的合理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