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能源面臨更大危機,俄媒:自食惡果,討好歐盟犧牲自身利益
本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 木 ● 柳玉鵬
“立陶宛能源緊缺”,德國新聞電視台25日報道,歐洲各國正遭遇能源危機。與德國、法國等擁有能源儲備及能源渠道多樣化的大國相比,立陶宛正面臨更大的能源危機。據當地媒體報道,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一户60平方米住房的普通家庭,10月支付的取暖費要60歐元左右,是去年同期的兩倍。而在一些農村地區,費用還要高得多。如果今年冬天寒冷,立陶宛民眾將面臨供暖價格的進一步上漲。
俄羅斯《觀點報》24日報道稱,立陶宛多年來一直在爭取在能源上獨立於俄羅斯。為此,該國一度放棄了與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的長期合同,主要依靠進口自挪威和美國的液化天然氣。近期,隨着國際能源價格大漲,立陶宛遭受巨大的經濟損失。立陶宛政府並不排除將向居民支付補償金,但他們不得不計算為此需要多少資金。立陶宛擁有的波羅的海地區最大的氮肥生產商工廠Achema被迫減產,1/3的員工放假。
俄媒稱立陶宛是“自食其果”,為討好歐盟,該國政府多次宣佈致力於發展“綠色能源”。在歐盟的壓力下立陶宛政府放棄了自己的核電站,這一核電站不僅可以滿足國內電力需求,還可以從出口電力中賺錢。“當關鍵時刻到來時,‘綠色能源’並不能保護每個普通的立陶宛人免受能源價格上漲的可怕影響。”
立陶宛Delfi門户網站24日報道稱,立陶宛經濟界擔心中國不再投資該國的可再生能源項目。此前中國有興趣在立陶宛開展可再生能源——風能和太陽能項目。這將是一項大規模的投資。但立陶宛-中國貿易協會負責人表示,除非立陶宛政府與中國政府達成具體協議,否則中國國有企業顯然不會在這種環境下投資。
此外,立陶宛鐵路與港口正在失去俄羅斯和中國的物流業務。俄聯邦新聞通訊社23日報道稱,以往俄羅斯向立陶宛港口和鐵路提供大量的貨運。俄羅斯在與立陶宛接壤的加里寧格勒州建造碼頭和物流中心,在那裏接收中國貨物,然後運往波蘭,並進一步運往其他歐洲國家。今年前6個月,通過立陶宛港口的過境比去年下降9.9%,鐵路貨運量下降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