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讀《范進中舉》,嘲笑與鄙視,中年再讀,越發感同身受

《范進中舉》這篇文章是我們上學時學習的一篇課文。第一次學這篇文章時,單純地以為這是一篇對不良社會風氣的諷刺類文章,而對於范進這個虛擬刻畫的人物心中更多是嘲笑和鄙視。

年少讀《范進中舉》,嘲笑與鄙視,中年再讀,越發感同身受

然而等到了中年,再讀《范進中舉》這篇文章時,對於這篇文章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了,與此同時,在范進身上也看到了很多我們的影子。

又窮又沒出息

范進家境貧困,家中還有一位老母親,妻子是當地一個屠户的女兒,相貌平平甚至可以説有點醜陋,三十多歲才嫁給他。

因為范進一直沒什麼出息和成就,所以他的老丈人胡屠户經常數落他:

“我自倒運,把個女兒嫁與你這現世寶,歷年以來,不知累了我多少。”

而范進也很有自知之明,面對老丈人的數落也不還口,默默地聽着。

年少讀《范進中舉》,嘲笑與鄙視,中年再讀,越發感同身受

這個場景難道不就是我們生活中的一些真實寫照嗎?到了中年還沒取得什麼成就,一事無成,生活清貧,少不了別人的白眼與奚落,自己的自尊心與自信心都受到了打擊,然而事實如此,我們也很難反駁什麼,只能默默地聽着,默默地嘆息。

堅定目標不放棄

范進中舉那年已經54歲了,很難想象一個人能堅持一件事這麼多年,一般人到了他這個年齡估計早已經放棄目標或者轉換方向了。然而范進依然選擇了堅持,最終也獲得了成功,不僅得到了老丈人、鄉鄰的高看,更是與張老爺結交,從此命運發生改變。

年少讀《范進中舉》,嘲笑與鄙視,中年再讀,越發感同身受

這其實與我們的現實生活很貼近,實際生活中,不也有很多人為了自己的目標奮鬥了多年,才得以成功的嗎?不也有很多人坐了多年冷板凳被其他人冷嘲熱諷嗎?

就好比阿里的王堅,在沒出成果之前大家背地裏是怎麼議論他的?每年耗費那麼多錢,卻沒有得出像樣的成果時,難免少不了冷嘲熱諷。但是他沒有選擇放棄,沒有選擇拎包走人,而是一如既往地堅持研究,最終才有了阿里雲計算的突破。

年少讀《范進中舉》,嘲笑與鄙視,中年再讀,越發感同身受

只是生活中太多人倒在了成功的半路上,心志不堅定,在意別人的看法,最終承受不住較大的心理壓力,還是選擇了放棄。

才華是成功的根本

范進中舉並非是偶然,當時的科舉制度要想脱穎而出可不是憑藉運氣,范進是真的有才華,只是之前沒被人賞識罷了。

我們常説,是金子早晚會發光,但是早和晚還是有一些區別。有人早年成名,有人大器晚成,成名早的,容易形成一種正向激勵,自己就願意持續地努力和付出。然而多年還未熬出頭的,大都在中途選擇了放棄。

年少讀《范進中舉》,嘲笑與鄙視,中年再讀,越發感同身受

所以,要想成功,首先你得保證自己有才華,或者在某一方面有過人之處,這是我們成功的前提,其次就是堅持,古語有云:守得雲開見月明。要守得住。

成功導致命運改變

范進中舉前窮困潦倒,地位低下,大家都看不起他,包括他的老丈人也時常數落他。但是中舉之後,大家對他的態度發生了180°反轉,開始對他阿諛奉承,他老丈人這樣説道:

“我每常説,我的這個賢婿,才學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裏頭那張府、周府這些老爺,也沒有我女婿這樣一個體面的相貌。”

從最開始的看不起、瞧不上,到最後的拍馬屁,而老丈人態度的轉變皆是因為范進中舉實現了逆襲。

而我們現實中不也是如此。“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所以要想改變別人對你的看法,只能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實現成功。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23 字。

轉載請註明: 年少讀《范進中舉》,嘲笑與鄙視,中年再讀,越發感同身受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