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辦證“難、繁、慢” 力推公證服務利企便民 司法部相關負責人就優化公證服務意見答記者問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晨
如何進一步優化公證服務,破解辦證“難、繁、慢”等問題?5月27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司法部相關負責人就即將印發的《關於優化公證服務 更好利企便民的意見》回答了記者提問。
規範精減公證證明材料
記者從吹風會上獲悉,截至目前,全國共有公證機構2942家,執業公證員13620人,2020年辦理公證1173萬餘件。公證作為重要的預防性法律制度,在降低社會交易成本、節約司法資源、化解社會矛盾、改進基層治理等方面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司法部副部長熊選國介紹説,為解決辦證“難、繁、慢”的問題,推進公證工作便民利民,既要保留合理的證明材料,避免為不真實、不合法的證明事項出具公證書,也要清理不必要的證明材料,減輕當事人負擔。為此提出四個方面的措施:
一是全面推行公證證明材料清單管理。堅決清理沒有明確法律法規或者國務院決定依據、不必要的證明材料,凡是能夠通過個人有效證照證明的、能夠通過部門之間信息共享核驗的證明材料,不得讓當事人重複提供,杜絕循環證明、無謂證明。今年8月底前,將梳理法律關係明確、事實清楚的高頻公證事項所需證明材料清單並向社會公示,清單適時動態調整、增加。二是加快推進數據共享。今年年底前實現大多數的公證機構與人民法院、仲裁、住建、住房公積金、不動產登記等部門和機構的發送、查詢對接。2022年,所有公證機構要全部完成對接工作,為辦理公證業務提供有效的信息核查手段,讓數據多跑路,讓羣眾少跑腿。三是落實一次性告知制度。公證機構必須一次性明確告知當事人辦理公證的條件、程序、期限以及需要提交的材料、獲取材料的途徑和方式,減少現場排隊等候時間和往返公證機構次數。四是探索實行公證證明材料告知承諾。有針對性地選取與企業和羣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使用頻次較高或者獲取難度較大的公證證明事項實行告知承諾制,按規定不再要求企業和羣眾提供證明材料。這項工作由省級司法行政機關確定本地區告知承諾事項範圍並於2021年底前向社會公佈。司法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將公證納入社會信用體系,將企業和個人提供虛假材料、不實承諾的行為信息記入信用記錄,依法依規與有關部門共享並向社會公佈;同時,相關主體不得再次適用公證證明材料告知承諾制。
熊選國補充説,後續將適時召開專門會議,就怎麼落實好這些政策措施來進行專門部署,確保把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的措施儘快落地見效。
進一步簡化繼承公證程序
近來,“奇葩證明”“循環證明”等問題不時被媒體報道。針對此類現象,司法部公共法律服務管理局主要負責人施漢生介紹説,遺產繼承公證是羣眾反映公證行業證明多、難、慢、繁比較集中的領域。2020年,全國共辦理繼承公證164萬件左右,約佔公證業務總量的14%。繼承公證領域存在的異地辦理不便、部分證明材料因客觀原因提供難度大、容易產生“自證循環”、辦理時間長等問題。對此,施漢生回應稱,將從以下五個方面改進:
一是簡化和完善繼承公證有關規則。通過修訂相關規則條文和行業規範,運用信息化手段、公證機構主動服務等措施,進一步簡化繼承公證程序,提高辦證效率和便捷性。二是結合推行的公證證明材料清單管理,同時加大政務信息共享工作力度,減少不必要的證明材料。三是對小額遺產繼承公證探索實行告知承諾制。對當事人有小額遺產繼承公證需求的,因客觀原因獲取難度大或確無可能獲取的證明材料,經詢問當事人並審查關聯證明材料後,未發現有疑義的,在當事人作出真實性承諾後,不再要求當事人提供。四是落實一次性告知和首問負責制度,減少現場等候時間和往返公證機構的次數。五是及時高效辦理。公證機構對繼承公證不得推諉,不能挑肥揀瘦,不得拒辦,要按照法律規定及時辦理,縮短辦證時間。
隨着我國城鎮化程度不斷加深,人口流動性日益增強,人民羣眾異地辦理公證的需求越來越多。此次《意見》提出,要通過做好公證機構與有關部門之間的信息共建共享工作,打破部門間的“信息孤島”,推廣運用在線公證服務模式,實現高頻公證服務事項的全流程在線辦理,“全省通辦”“跨省通辦”“一網通辦”,持續深化“最多跑一次”。
強化公益屬性繼續降費減負
在便民服務舉措和涉企公證服務方面,此次《意見》倡導公證機構在嚴格辦證程序前提下,縮短辦證期限,對法律關係簡單、事實清楚、證明材料充分的公證事項,做到當日出證。針對中小微企業面臨的擴大融資、資金週轉、債務償還等困難,有效運用涉企“綠色通道”,設置專門辦證窗口,安排公證員“一對一”全程跟蹤服務,做到當日受理、及時辦理、快速出證。
在通報公證體制改革進展時,熊選國介紹説,創新公證業務領域不斷拓展,不少公證機構積極參與司法輔助事務、金融風險防控、知識產權保護等業務領域。以2020年為例,全國公證機構參與司法輔助事務領域的公證1568386件,金融領域230033件,知識產權保護領域130852件,產權保護領域35855件,“三農”領域108523件,這些新型領域佔去年公證業務總量的17.15%。與此同時,合作制公證機構試點穩步推進,目前全國有合作制公證處133家。
熊選國指出,公證體制改革之路依然任重道遠。當前,仍然存在公證體制機制還不完善,機構和人員總體弱化,公證服務供給能力水平不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等問題。
為此,《意見》提出要持續深化公證改革,更大激發公證行業活力。要積極落實事業體制公證機構改革政策,規範有序推進合作制公證機構建設發展,完善公證機構保障機制,以制度供給增強公證行業吸引力、從業人員內生動力。通過深化改革的辦法破除公證行業發展中存在的體制機制障礙,促進公證行業高質量發展。
公證服務如何體現公益屬性?記者注意到,這次《意見》對強化公益服務作出規定,提出司法行政機關、公證協會要將公證員開展的公益法律服務納入考核指標。將公益法律服務事項和技能作為公證員職業培訓重要內容,深化公證員職稱制度改革,也把公證員參與公益法律服務作為職稱評審的考核指標之一。
“我們將科學制定公證公益服務事項範圍,鼓勵公證機構為老年人、未成年人、殘疾人、農民工及生活困難羣眾提供公益性法律服務,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當事人,按照規定減免公證費。比如去年疫情防控,一線參戰的醫務人員等,在辦理公證服務時我們也要能減則減,能免則免。”施漢生説。
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還將會同司法部出台文件,明確相關收費政策,進一步推進降費減負工作。
記者還注意到,為全面加強公證隊伍建設,司法部正在開展為期8個月的公證行業突出問題專項治理,重點治理違法違規執業行為和人民羣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整飭行風行紀,弘揚行業新風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