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極端高温!它為何如此兇猛?
本文轉自【中國氣象局】;
自今年6月中旬以來,高温天氣席捲全球和我國多地。我國自8月24日起高温逐步緩解,預計高温31日結束。回顧此輪高温天氣,它為何如此兇猛?至今產生了哪些影響?對我們有哪些啓示?中國氣象報推出“透視極端高温”特別策劃,全面剖析此次高温過程。
看形勢:見證1961年以來最強高温
8月23日,曠日持久的高温包圍圈終於開始逐漸縮小,強度逐漸減弱。中央氣象台預計,8月31日,南方大範圍高強度“超長待機”的高温天氣過程結束。
站在終點前,回顧這次自6月中旬發端的高温天氣過程,大範圍熱浪漸成排山倒海之勢,一撥廣於一撥,一撥強於一撥。8月12日,中央氣象台發佈今年首個高温紅色預警。此後,高温步入“最後的瘋狂”。隨着1961年以來最強高温的名號徹底“坐實”,毫無疑問,我們正在見證歷史。
見證歷史:以最強高温之名
8月17日,國家氣候中心監測評估顯示,從今年6月13日開始至今的區域性高温事件綜合強度已達到1961年有完整氣象觀測記錄以來最強。6月13日至8月28日,國、省共發佈高温紅色預警7555條,是去年的18.8倍,較歷史同期(2017-2021年)平均值增加11.6倍,省級發佈的高温紅色預警較歷史同期(2017-2021年)平均值增加4.9倍。該中心氣候服務室首席、正研級高級工程師陳峪表示,此次過程開始時間早、持續時間長、範圍廣、強度大、極端性強。
全國高温日數分佈圖(6月1日-8月15日)
這次高温有多強,很多人已有太多的親身體會,看過太多驚人的數據。但仍有一些特點,格外引人注目。
首先,是高温的廣泛與極端。尋找一片避暑清淨地,正變得越來越難,高温熱浪已對中國大部分區域造成影響。截至8月28日,全國有23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出現40℃以上高温,366個國家氣象站日最高氣温持平或突破歷史極值。長期壟斷我國極端高温排行榜榜首的新疆吐魯番也遭遇挑戰——首次在吐魯番以外地區測得45℃高温。
其次,想在“一早一晚”覓得幾分清涼,逐漸成為奢望。高温成為晝夜不休的“勞模”,呈現“白+黑”複合型高温特點。在重慶沙坪壩,8月19日早晨測得的全天最低氣温達34.9℃,一天24小時裏只有3分鐘不屬於高温範疇。
最後,當高温持續日久,長期影響逐漸浮出水面,旱情開始露頭。重慶市氣候中心高級工程師董新寧表示,以濕熱著稱的重慶,“濕氣”已被打敗,最近一個月以乾熱為主。8月18日18時,中央氣象台發佈今年首個氣象乾旱預警,“汛期反枯”成為今年盛夏河流新的關鍵詞。在長江流域,多處水位創有記錄以來最低,多個水庫水位跌至“死水位”,洞庭湖、鄱陽湖提前“入枯”;下游的上海,長江口出現罕見夏季咸潮。而高温乾旱帶來的更多連鎖反應——用電需求激增、水電產能下降、農業生產受阻等,正越來越深入地影響我們的生活。
2022年8月25日江西省國家站、區域站15時氣温
當然,經受高温“烤”驗的遠不止我國,而是整個北半球——不同國家、不同城市、不同氣候類型的國家,都在高温下“掙扎”。
號稱擁有地球上“最涼爽的夏季”的英國在7月19日首次測得40℃以上高温。歐洲遭遇500年來最嚴重的世紀性乾旱,高温熱浪引發肆虐的野火。北極海冰不斷減少,格陵蘭冰蓋融化幾乎“不可逆轉”。北美洲北部針葉林帶出現大量的火災和蟲災。就連寒冷的北極圈,也逃不開高温影響,氣温一度飆升至32.5℃。
高温何來:高壓“火爐”加熱不止
這場註定載入史冊的高温熱浪,原因到底是啥?國家氣候中心氣候服務首席專家周兵認為,極端高温成因有三個層次,共同造就了一個不停加熱的“火爐”,烘烤整個北半球:大氣環流異常造就了高温的基礎條件,讓整個北半球的高壓連成一體,成為給地表不斷加熱的直接“火力”;“拉尼娜”事件推波助瀾,推動高壓越來越強,不斷為火爐輸送“燃料”,讓高温“更上一層樓”;全球變暖的影響,雖不易察覺卻更加致命和長久——它相當於在火爐旁“扇風”,風助火勢,讓火越燃越旺。
大氣環流異常,就是大氣在不同季節進程、地域空間運行的環流形勢與常年氣候平均態的偏離超過閾值。今年夏天,北半球大氣環流系統出現明顯異常,呈現出一致性的暖性高壓環流系統控制狀態。這種暖性高壓是高温的直接來源,在暖性高壓系統影響下,熱空氣滯留在地面附近,吹不走、散不出,導致當地持續升温。換言之,今夏的北半球,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大西洋副熱帶高壓和伊朗高壓均階段性增強,形成大範圍的整體環球暖高壓帶,以往各自為戰的高温如今形成了“統一戰線”,讓北半球的居民幾乎無所遁形。
與此同時,曠日持久的“拉尼娜”氣候事件對大氣環流異常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拉尼娜”事件即太平洋中東部海水異常變冷,它所導致的是一系列連鎖反應:首先導致熱帶緯圈環流的加強,從而引發緯圈次級環流的齒輪效應,進而進一步增強副熱帶高壓。今春以來,“拉尼娜”事件非但沒有減弱,反而持續加強,其間,印度洋的海温也出現異常,兩者一同推動副熱帶高壓持續增強。
向更深處追尋原因,最終會找到全球變暖無所不在的影響。這場持久不退的“高燒”,背後有無數的氣候異常因子產生影響,而所有異常因子的產生,都和全球變暖脱不開干係。在這場遍及北半球的高温過程中,它起到了增暖放大與調製的作用。
一次警告:控制全球變暖刻不容緩
今天,持續超過兩個月的高温,終於走到“末路”。中央氣象台首席預報員陳濤表示,8月底,我國大部分地區高温天氣將得到緩解。
但高温的結束,卻不意味着人們可以放鬆警惕——事實上,它更像一次預警,一次對未來愈加頻繁、愈加極端的高温乾旱的嚴重警告。
這樣的判斷,是基於對全球變暖的科學研判。2021年,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在第六次評估報告第一工作組報告中提出,全球變暖進一步增加了極端高温、降水、乾旱和熱帶氣旋發生可能性和嚴重性,特別是熱浪和乾旱事件很有可能發生時間接近甚至同時發生,導致受影響地區在兩次極端天氣事件之間沒有恢復、喘息的機會。報告指出,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人類的影響可能增加了複合極端天氣事件發生的概率。
今年,高温與乾旱接踵而至,在一定程度上驗證了IPCC的論斷。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全球變暖的影響,正在從“幕後”走向“前台”。此前那些緩慢的、普通公眾難以直接感知的間接影響,正逐漸轉變為更直接、更暴烈的形式——更多的極端天氣氣候。
“我們的氣候就是我們的未來,我們的未來就在我們手中”。IPCC在今年發佈的第六次評估報告第二、第三工作組報告中強調,全球變暖能否力挽狂瀾,在氣候臨界點前“懸崖勒馬”,關鍵就在這幾年。應對氣候變化,開展全行業温室氣體深度減排,走到了刻不容緩的重要關口。
看影響應對:高温“烤”驗 一道社會治理的重要命題
很難説清楚,在哪個臨界值,高温會把人擊垮。它不像暴雨、龍捲、颱風那樣洶湧而至,也不像空氣污染般在漫長的歲月中逐漸展現危害。有人説,高温是“慢刀子”,但它的傷害又是立竿見影、甚至是危及性命的。
這個盛夏,全國高温落區預報圖上,鮮紅色“傷口”持續超兩個月;風雲氣象衞星視角下,鄱陽湖、洞庭湖近一個月“縮水”近70%;因為高温,熱射病讓人聞風喪膽,動物園裏的黑熊、猴子只能舔冰消暑。
2022年8月鄱陽湖水域面積與2021年8月對比圖
高温下,保供電、保農業、保民生成為社會公共治理的重要命題。
短期高温演化為持續熱浪
縱觀北半球的夏天,高温不僅僅在國內肆虐,更是在亞歐大陸及美洲大陸形成了一種“熱烈的氛圍”。有數據顯示,北極圈7月的温度甚至一度飆升至32.5℃。
在這樣的背景下,高温帶來的影響正變得深刻而久遠。
中國氣象服務協會會長、中國氣象局原副局長許小峯認為,“高温首先會直接危害人體健康,導致中暑、熱射病;心血管病、高血壓等疾病發病率也會增加。”
隨着高温日數不停“+1”,持續熱浪則會對經濟社會系統的方方面面產生直接威脅,這樣的威脅在此次高温事件中有跡可循。
一是水。高温少雨加快土壤水分的流失,長江流域多處水位創下有記錄以來新低,出現“汛期反枯”。嘉陵江大片灘塗露出水面,洞庭湖河牀變成草原,大量魚類被困死亡。
二是電。不僅是用電,發電也成了問題。長江全流域缺水,使水電日發電量大幅下降,多地不得不限電。四川、江蘇、湖北三省超60天電力負荷氣象條件指數皆高於歷史同期。
三是糧。農田用水變得緊張,不利於一季稻開花授粉和灌漿、玉米抽雄吐絲、晚稻返青分櫱和棉花開花結鈴,秋糧和茶葉、水果等經濟作物受到不同程度影響。
可以説,在持續高温背景下,氣候發生變化的同時,我國環境、經濟和社會生產各方面正遭受不同程度的影響。
氣象先導推動聯防聯動
氣象部門的先導性定位,在最先感知到高温信號這一點上體現無疑。極端氣候的出現難以改變,但提前預警、科學應對本身就是一種“涼”策。整個7月,全國共發佈6.8萬條預警信息。其中,今年高温紅色預警的發佈量增幅最大,同比達753%。
此次高温事件,氣象部門一方面依託專業科技精密監測預測高温態勢,利用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抗擊高温旱情;另一方面也在透過高温本身洞察其深遠影響,探索分領域、分層次的精細化服務。
高温初見端倪之時,氣象部門便基於雷達、衞星、自動氣象站等組成的地空天一體化監測網絡準確把握高温發展勢頭,再借由高分辨率數值預報、智能網格預報與融合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科學預測未來各地高温發展態勢,為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部署應對各項工作提供決策依據。
自8月12日起,高温步入最強時段,中央氣象台連發12天高温紅色預警。為確保旱區羣眾飲水安全、保障秋糧作物灌溉用水和水庫電站發電用水,從8月17日開始,中國氣象局陸續調撥高性能飛機馳援湖北、重慶、河南、四川等地,捕捉增雨時機,催降甘霖。
更多的突破,在於氣象部門分領域、分層次的高温影響預報。
中國氣象局與農業農村部首次聯合發佈一季稻高温熱害風險預警、農業乾旱風險預警;與應急管理部和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聯合發佈高森林火險紅色預警。江蘇氣象部門聯合交警部門發佈全國首個省級路面高温預報;湖北氣象與衞生健康部門發佈首期衞生健康氣象風險預警;重慶氣象與衞生健康部門首次發佈高温中暑一級預警;福建氣象部門與公安部門製作發佈高温天氣分路段交通出行影響預報……
氣象服務遍及社會治理各個角落
從能源保供到緩解農業乾旱,從保障城市各項功能正常運轉,到防範森林火災、交通事故等次生災害,面對高温,社會各個領域、各個行業都需要主動且周密應對,這離不開氣象這棵“消息樹”。
在四川,持續高温引發的電力短缺還在持續。在四川電力調度控制中心大廳,值班調度員與省氣象服務中心首席預報員現場聯合辦公,共同參與指揮調度分析極端高温天氣的發展趨勢,為預測用電負荷與水力發電能力提供決策依據。
為做好能源保供工作,加強電力調度運行管理,安徽省能源保供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成立電力迎峯度夏工作專班,階段性專項開展工作,專班下設7個專項組,其中包括氣象聯絡組、氣象服務組。在這過程中,安徽省電力氣象服務為電力負荷科學調配、負荷精準預測等起到了非常關鍵的支撐作用。
澆下“一瓢水”,秋收“一瓢糧”。面對持續高温天氣對即將收穫的秋糧的影響,近期,農業農村部緊急下發通知加強部署,派出25個包省包片聯繫工作組和12個科技小分隊赴秋糧重點省份和受高温乾旱影響重點地區,指導關鍵措施落實。在高温預警下,安徽、四川等地紛紛召開農業抗旱保豐收工作,重慶、湖北等地陸續下發緊急通知,千方百計抗旱保苗。
在湖南,農業農村部門依據氣象預報,全面加強水庫、湖泊等水利工程的保水工作,在7月底前,省內各類水利工程蓄水都較為充足。重慶市農業農村部門同氣象部門建立監測預警、技術指導、應急處置、用水調度一體化工作機制,同時強化災害趨勢分析,及早發現苗頭性、趨勢性問題,指導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科學抗旱防災。
防範森林火災,防患於未“燃”最為重要。安徽省林業局強化各級林長和護林員分級包乾、網格化管理責任,全面加強森林火災防範工作。四川省森林草原防滅火指揮部緊急下發通知,要求持續加強滾動研判、短臨預報和預警速報,及時發佈預警預報信息,做好森林草原防滅火責任落實、源頭管控、應急準備等工作。
多地還強化了健康提示及慰問行動。湖南、重慶、四川等地領導深入基層一線,看望慰問高温一線勞動者。多地氣象部門聯合衞健委及時發出健康提示。受高温影響,重慶、四川等地部分學校已調整開學時間,延期開學。
好消息是,隨着冷空氣南下,從8月24日起,南方地區降雨明顯增多增強,一直“盤踞”在南方的高温熱浪逐漸消退。
秋天,或許真的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