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9月30日電 (記者 孟湘君)“謝謝你,美國”,因為他一句話,美國遭到俄羅斯質問!
當地時間9月28日,歐洲議會議員、波蘭前外長西科爾斯基在社交媒體上發佈了一張照片,並配文感謝美國。這張傳遍全球媒體的照片顯示,俄歐“北溪”天然氣管道發生泄漏,在海面上形成一個“超級漩渦”。
雖然最新消息顯示,西科爾斯基已將“感謝美國”的帖文刪除,但“北溪”管道突然爆炸泄漏導致的危機,仍在發酵,俄美更是針鋒相對,“掐”了起來……
拜登遭質問
白宮辯解,俄方不信
目前,“北溪-1”和“北溪-2”兩條輸氣管道,共發現4處泄漏點。管道埋置路線上還曾發生兩起猛烈的水下爆炸,規模堪比地震,其中一起震級達2.3級。
“很高興,‘北溪’……癱瘓了。這對波蘭有好處。希望丹麥的調查能找到肇事者。我當然會對誰有動機、有能力這樣做,做出可行的假設,這僅代表我自己的看法。”在新帖文中,西科爾斯基這樣説,與此前“感謝美國”相比態度大轉彎。
至少在一件事上,德國、丹麥、瑞典等國,包括俄羅斯,已得出一致答案:這不是事故,而是“蓄意破壞”。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稱,任何對歐洲能源基礎設施的“蓄意破壞”都不可接受,歐盟將採取“最強烈的回應”。
俄聯邦總檢察院則以國際恐怖主義襲擊罪名,進行立案。注意到西科爾斯基“感謝美國”的言論後,俄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隔空喊話稱,美總統拜登有義務回答,美國是否落實了此前要“終結‘北溪’”的威脅性言論。
扎哈羅娃甩出兩段早前的視頻,其中一段是拜登演講時稱,如俄坦克或軍隊越過烏邊境,“就不會再有‘北溪’,我們將終結它”;另一段則是美副國務卿紐蘭警告如俄“入侵”,“北溪-2”項目“將無法推進”。
白宮方面不得不站出來辯稱,拜登當時説的是美國與德國合作,“不會允許‘北溪-2’投入運行”。但扎哈羅娃壓根不買賬,她發帖稱:“‘不允許運行’和‘終結’之間有很大區別,美國總統當時説的就是後者。”她還指出,“北溪”管道事件發生在“受美國情報部門掌控的地區”。
美國務卿布林肯則認為,管道泄漏,“不會對任何人的利益有利”。
記者查閲美國務院官網發現,2021年3月,就任美國務卿不到兩個月的布林肯,就將“北溪-2”形容為“俄羅斯旨在分裂歐洲的一筆糟糕交易”,並警告任何參與建設的實體都有“受到美國製裁的風險”。
事實上,反對“北溪-2”項目是奧巴馬與特朗普政府的一貫立場。拜登政府也兩次出手制裁該項目運營公司及高管。
美國是不是幕後黑手?目前沒有實錘,但種種跡象來看,“北溪”就是美國的“眼中釘、肉中刺”,希望除之而後快。
輸氣大動脈被破壞
誰輸誰贏?
美國對“北溪”的敵意,來自更深層的原因。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國際關係博士生王英良對中新網記者表示,近年來,歐洲在外交上的自主性不斷增強,並在汽車、航空、農業等領域,對美國形成挑戰。烏克蘭局勢使得美國有機會進一步領導北約,重新聚合權力。美國不僅需要歐洲國家參與對俄製裁,也需弱化歐俄間的經濟合作,切斷一切和談的經濟依賴基礎。
他分析,切斷天然氣管道這一舉措,具有戰略意義,不僅有助於打擊歐元區經濟、弱化歐元貨幣,也有助於讓俄成為經濟“孤島”,實現美國“打擊俄羅斯,弱化歐洲”的雙重目標。
預計此事會產生多重影響。
第一,歐洲能源供應會陷入混亂,出現嚴重的供需不對稱,能源漲價勢在必行。
第二,歐洲綠色能源政策被制約,或使歐盟倡導的低碳經濟成為空談。
第三,歐洲能源產業或無法匹配歐盟嚴厲的能源轉型目標。
王英良進一步指出,歐洲失去俄天然氣供應,美國就能更好地對沖和抵消以德、法等工業強國為代表的歐洲製造業的優勢,並在輸歐能源上收穫暴利。未來,歐洲將難以在一些產業上與美國競爭,結局或是限產、停產,或是赴美投資,這有助於美國的“再工業化”,有助於降低通脹、提振就業。
除了美國,中東和北非的產氣國也會是贏家,具體表現在來自歐洲的天然氣訂單暴增、天然氣漲價、基礎設施建設、資金與人口的流入紅利等。
而西科爾斯基“感謝美國”,本質上是由於爆炸導致俄歐輸氣完全中斷,在海上運輸受阻的背景下,陸路運輸的重要性增加。波蘭在歐洲的地緣政治、經濟地位就會凸顯,可通過收取過境税費等增加博弈籌碼,王英良指出。
總之,這起突然的事件會給國際社會帶來新的衝突與不穩定因素,代價是全球性的。英國《金融時報》援引標普全球普氏分析家的觀點稱,管道泄漏增加了能源市場的不確定性,年底前“北溪-1”號恢復的可能性基本上降至零;歐亞集團專家格羅伊斯坦指出,“北溪”兩線可日輸1.65億立方米天然氣,泄漏是一種“嚴重的安全和環境危害”。
烏尋求更多武器
俄烏局勢將升級?
俄國家能源安全基金首席專家米特拉霍維奇認為,此事發生後,德國部分人主張與俄恢復關係的聲音將被壓制。
與一些歐洲國家官員一樣,烏總統顧問波多利亞克將“北溪”事件歸咎於俄羅斯。他認為,這是俄方“策劃的恐怖襲擊和對歐盟的侵略”,還稱最好的應對辦法,就是向烏軍提供坦克,“尤其是德國的”。
近日,烏新任駐德大使馬克耶夫在社交媒體上向德國索要坦克,稱感謝德國送去“30只漂亮的貓”,但“另一種可幫我們將俄羅斯熊趕回去的大型貓科動物,是豹子”。他指的“豹子”是“豹”式主戰坦克。
德國總理朔爾茨此前拒絕向烏方提供主戰坦克。
對於烏方的指責,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反擊稱,指責俄羅斯“是愚蠢和荒謬的”,俄方失去了天然氣供應路線,歐洲對破壞“北溪”也不感興趣。
俄國家杜馬能源委員會主席扎瓦利內表示,有兩種方法可用於維修“北溪”管線,但因為技術上有困難,工程期或至少要拖半年到一年。那麼在這段時間裏,烏克蘭局勢可能如何發展?
對此,王英良分析,“北溪”事件可能造成三種情況:↓↓
一、“斷氣”使得歐洲失去了對俄經濟依賴的制約,俄烏局勢升級或成必然。
二、烏克蘭將獲得新援助,危機會更持久、更慘烈。
三、對歐供氣中斷,俄能源收入下降,將嚴重製約其戰爭動員能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