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虎嗅青年文化組
作者 | 渣渣郡
本文首發於虎嗅年輕內容公眾號“那個NG”(ID:huxiu4youth)。在這裏,我們呈現當下年輕人的面貌、故事和態度。
屠殺,又一次在當代文明世界發生了。
2022年5月14日,18歲的紐約州立大學布魯姆社區學院肄業生佩頓‧戈德倫(Payton S. Gendron)身着戰術服、防彈衣、攜帶XM15步槍和直播設備,到達水牛城的Tops Friendly Market,在14點30分左右,他下車,舉起槍,瞄準平民,開槍射擊。
根據視頻資料顯示,他像伐木工鋸倒大樹那般冷靜地扣動扳機,在停車場射中4人,在超市內擊中9人,在完成屠殺後,他向美國當地警方投降。
這場屠殺是有針對性的。
在Tops Friendly Market受到槍擊的13人中,10人死亡、3人受傷,其中11人為非裔美國人。
在一些朋友看來,這次槍擊案是一個美國的種族主義瘋子犯下的獨狼式襲擊,是個意外,或是老生常談的種族主義、禁槍落實不到位導致的偶然慘劇。
直播中的一個細節展示,佩頓發現目標是白人後,他非但沒有射擊,還用sorry對遇襲者表達了歉意
但我覺得,這起案件是一次恐怖的迴響,是一部西方仇恨連續劇即將達到高潮的前奏。
恐怖在哪?
一個成長於全球化時代的人,不但會把美美與共、族羣平等之類已經成為常識的理念視為糞土,還能以“敵我矛盾”的敍事,對同胞犯下血案。
而做這一切的人,只有18歲。
為什麼説它是連續劇?
因為這次的水牛城槍擊案的行動邏輯,跟2011年佈雷維克在於特島對挪威左派政客子女開槍、2015年迪倫·魯夫在黑人教堂射擊、2019年塔蘭特在新西蘭基督城清真寺的屠殺,一模一樣。
而他們背後指向的,是近兩年在西方至上主義者中愈發流行的一個陰謀論——“Great Replacement - 大取代理論”。
從左往右:佈雷維克,槍殺77人;迪倫·魯夫,槍殺9人;塔蘭特,槍殺51人;戈德倫,槍殺10人
單説理論太過枯燥,我來舉個例子,你就能對這個理論有清晰的認知。
在2006年世界盃的時候,法國輿論場裏有這樣一種聲音:
看看咱們足球隊還有幾個土生土長的法國人?咱們這還是法國嗎?
我們不生孩子,移民一頓生,那法國的未來在哪裏?
...
移民生育激情旺盛,主體民族不生育的敍事,激起了當時法國人對亡國亡種的底層擔憂,畢竟對於大眾來説,移民與土著的此消彼長之間,是用小學算術就能算明白的“民族危機”。
2010年,法國作家雷諾·加繆在其作品《無害的聖經》中,首次將這種對於移民取代主體民族的敍事,概括為大取代主義。
在一次採訪中,他對記者解釋了這種理論:
有一個民族在千百年的時間裏,一直生活在這裏。
突然,很多別的地方的人來了,他們在這裏生育繁衍,用一兩代人的時間,用一個或幾個民族代超過了原住民。
於是,那個一直生活在這裏的民族被取代了,它不再是這個民族了。
法國作家雷諾·加繆
大取代觀點,激發了很多人的恐懼,而恐懼又迅速滋養了暴行。這一點,在近幾年犯下血腥槍擊案的罪犯自白資料中,多有所展現:
佈雷維克在犯下於特島血案之前,寫了一本名為《歐洲獨立宣言:2083》的1500頁報告書,在此其中,他基於大替代理論闡述外來移民和全球化對於歐洲的傷害,並展現了他為了將所有移民清除出歐洲,為白人爭取生存空間的計劃:
第一步·準備工作(1999年-2030年):對支持全球化以及移民政策的白左政客進行家族清洗,在掌權之後,改變輿論話語權和思想教育,
第二階段·驅逐工作 (2030年-2070年):驅逐移民,收回“被侵佔”的生存空間。
第三階段·全面戰爭(2070年-2083年):以種族屠殺的方式,擴大生存空間。
在於特島殞命的那些孩子們,在佈雷維克眼中是必要的犧牲,這是對挪威多元化土壤的大清洗,是鋤奸,是實現他“純淨歐洲”構想的第一步。
作為白人至上主義者血腥屠殺的重要人物,佈雷維克和他的理論備受推崇,甚至成為了像導師一樣的存在。
無論是這次水牛城的戈德倫,還是基督城的塔蘭特,都在自己的受審過程以及自白書中,表達了對佈雷維克的崇拜,並着重強調了“大取代理論”。
在XM15的下機匣上,你能看見寫有佈雷維克名字的塗鴉,就像一種附魔
大取代理論中的提到的生育率,已經成了白人至上恐怖分子重要理論依據。
他們堅信,生育率降低將會導致文明的崩塌、民族的衰亡。儘管很多學者對此表示,大取代不科學,因為生育率是動態的,不是一成不變的;但這,並不能阻止陰謀論的流行:
《不要讓人口統計學,成為種族恐怖分子的理論要點》
“民眾所關心的少子化引發危機這件事,在我們看來還很遙遠……大取代理論利用了這種看似科學的理論隱藏其陰謀論的本質,俘虜了人們,給白人至上主義者提供了掩護……”
在法國,勒龐高舉大取代理論的帶着極右翼政黨“國民聯盟”成為政壇的重要力量,儘管在2022年的總統選舉敗選,但仍拿到了41.45%的選票,而在上一次選舉,這個數字是33.9%。
而在美國,近一半的共和黨人支持大取代理論,如果把這個數字轉換成美國的人口,這意味着近三分之一的美國人,同意或認同大取代理論。
美國兩黨成員對於大取代理論認同度上的調查
在消費主義端,你也能看到這種情緒的蔓延,比如種族主義小説《聖徒營》,已經成了白人至上的邪典,在網上價格飛漲十倍。
與這些問題相比,大取代理論更令人不安的點在於,它的目標羣體,恰恰是歐美的年輕人。
2017年,在維吉尼亞州沙洛斯維參加抗議活動的人羣,其中有南方聯邦旗,也有聖殿騎士盾,一派種族戰爭敍事的畫面。
佈雷維克32歲犯下血案、魯夫21歲血洗教堂、塔蘭特28歲直播殺人,如今18歲的戈德倫在水牛城屠殺,這些白人至上極端分子犯案時的年齡起伏,總會令人產生不好的聯想。
但遺憾的是,這種憂慮是事實。
因為很多證據都在表明,不但大規模槍擊(4人以上傷亡)暴行變得愈發猖獗,就連罪犯都在變得越來越年輕。
外媒的數據庫顯示,1966-2019年間,美國共發生了166起大規模槍擊案。分析者從中分析到了兩個重要的趨勢:
一個,是大規模槍擊案正變得愈發頻繁:1966年8月到1999年4月,每180天,才會發生一場大規模槍擊案。而從2015年6月到現在,這個數字已經被縮短到了47天。
還有一個,就是大規模槍擊案犯的年輕化趨勢:魯夫在2015年犯下查爾斯頓教堂血案前,大規模槍手的平均年齡是34歲,而在此之後,大規模槍擊案案犯的平均年齡只有32歲。
美國東南大學2021年發佈的一份研究報告,也顯示了大規模槍擊案的年輕化問題,其中一張圖表顯示在公共場合犯下大規模槍擊案的往往是年輕人(30歲以下)佔比51.2%。
不但是製造大規模槍擊案的極端兇犯正在年輕化,就連年輕人生活學習的場地,也開始被仇恨犯罪侵佔。
根美國相關部門數據,在過去十年中,大學校園內的仇恨犯罪的報告增加了近 57%。全國的仇恨犯罪也在激增,2020年到2021年之間,大城市仇恨犯罪上漲了39%;專家都認為,這個趨勢還將繼續下去。
出現在街頭的一張大取代理論的貼紙,上面寫着多元文化是種族滅絕
從本質上來説,大取代理論喚醒的種族議題,是對全球化的文化反彈。但疫情帶來的經濟衰退,強化了這一趨勢。
一個事實是,教育費用、住房價格、生活成本和失業率的上揚,讓人們的日子過得緊巴巴,以至於不少美國年輕人,用和好朋友合夥買房的方式,完成美國夢;甚至在tinder上,都有人在資料裏招募合夥人。
而當資源變得緊缺,處在競爭下的人就會傾向於把外人視為威脅。而膚色、種族、生活方式,就是最好辨認的標籤。
當擔憂的人們去網上討論的時候,信息繭房進一步加深了他們對大取代理論的恐懼,坐實了移民的敵意。
白人至上分子,總會通過meme圖來傳播自己的理念,這些東西並不像左派論述全球化好處那麼複雜,就是那最扎心的話題配最簡單的文字,往人心裏扎。
在眾多meme主題中,“白女配黑男”議題始終是傳播度最廣的作品,它的成功在於能激起白人男性對於生育的擔憂,喚起他們對保衞種族的激情。
而這種充滿刻板印象的作品,恰恰是對年輕人危害最大的。根據Leger的調查結果顯示,超過一半的年輕受訪者,都在網上看見過種族主義內容。
而對於相信了大取代理論的極端分子來説,他們也只會在仇恨同温層中賽博養蠱,從極端到走向更極端。
互聯網上的匿名社羣,對於極端主義分子是温暖的壁爐客廳。從種族問題到對女權的抨擊,他們在這裏探討一切會在正常生活中被道德譴責的議題。
探討之後,他們互相加深彼此的信念,甚至激發出了絕對信任的親密友誼,在水牛城大屠殺開始前的30分鐘,戈德倫在Discord創建了聊天室,並邀請了三五賽博密友共同探討了即將到來的血腥屠殺,他們沒有一個人向政府機構報告。
戈德文在屠殺開始前繪製的超市地圖
在威脅感知和互聯網同温層之外,可能還藏着西方藍領對全球化和政治正確的怨恨。
當白人工人階級乃至中產階級,因為去工業化失去工作,導致窮困潦倒的時候,社會地位也隨之下降。
而當他們期待政府的時候,政治正確卻讓西方政客和精英們,更關注的是某些特定身份的羣體。這種趨勢,讓他們疑惑,為什麼我祖祖輩輩生活在這裏,卻讓你們成了主人?就像是你排着隊準備進入美國夢的大門,結果少數族裔、移民突然插隊走就到你前面一樣憤怒。
美國的鐵鏽帶,是西方工人地位下降的縮影
因此,在所有種族屠殺者的宣言裏,他們都提到了全球化、多元、移民的危害……在他們眼中,全球化是既得利益者的洗腦,是改造世界前必須要拆除障礙。
儘管,西方工人階級的失業,更多是由自動化而不是全球化導致的;儘管全球化,也帶來了物美價廉的商品,但當地位衰退與經濟困頓掛鈎時,選擇移民和他者來作為悲慘現實的主要因素,就成了最省事的選擇。
仔細觀察這些犯下血腥屠殺的罪犯,你會發現他們都符合傳統意義上的失敗者身份。
佈雷維克和戈德倫都是大學肄業、魯夫和塔蘭特的家庭情況和學習都不好,他們還都沒有女朋友、現實生活中的朋友也很少,總之他們是生活的失敗者,是社會的疏離者。
這種特殊性,總會讓人忘記他們背後龐大的變化,當看見民眾的焦慮和政治家的野心合流,通過網絡相互滋養,你不免會擔憂起未來的生活:
因為,在2011年,佈雷維克向外界發佈殺人邀約的時候,人們不以為然,覺得是個瘋子的戲言,沒什麼感染力;如今,水牛城的18歲凶手,又一次發出了同樣的邀請。
無論你願不願意接受,這可能就是我們將要面對的未來了。
因為在大屠殺兇手的邪惡計劃之外,更令人擔心的是日益極化的世界。
全球化做大了蛋糕,但並不是所有人都吃到,至少,有一些人沒有感知到全球化的好處。在高速增長時期,人們還能用預期作為鎮痛劑,可當電梯停了,如何重分蛋糕,就成了最重要的問題。
血腥暴力當然要唾棄,但在他們的身後對舊時代的反彈與憤怒卻不容輕視,它們醖釀出的激進思潮,指向的都是不公平的問題,在這一點上,全球各國山川異域,日月同天,它的表現形式可以是種族,也可以是資本。它們未必是問題的真原因,卻都成了點燃憤怒的火柴。
世界在分裂,這是一個鍍金時代褪色的節點,拿福山在《身份政治》中的話來概括再合適不過:
我們的世界正在同時走在相反的絕望之土,一個是高度集權化,一個是無休無止的碎片化。全球極化背後,我們失去了對共同目標的共識。
皮尤中心最近公佈了一份報告,報告中提到,今天的美國兩黨在意識形態上的分歧,比過去 50 年的任何時候都大。
事實上,在一些樂觀的政治學者看來,現在的很多問題,只是人類漫長曆史進程中的一次小感冒,人類終會找到解決之道。
但對於更多的普通人而言,想想曾經接受的教育,再看看現在的世界,不免會令人有點難受,因為這感覺對於他們,特像鮑勃迪倫那首《The times they are a changin》:
...
If your time to you is worth savin'
如果生命對你仍有價值
And you better start swimmin'
那你最好開始游泳
Or you'll sink like a stone
否則你就會像石頭一樣沉入水中
For 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
因為這時代正在改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