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參與中激發“主人翁”意識

劉勇

當前,各地各部門都在深入開展“我為羣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聚焦羣眾的“急難愁盼”問題,解決了一批煩心事、憂心事、操心事。

為羣眾辦實事,要充分尊重羣眾的主體地位,真正依靠羣眾、發動羣眾。這些年,各地都加大了民生投入,在這過程中,一些苗頭性傾向性的問題也應該引起重視。比如,少數地方習慣“為民做主”,想當然地覺得羣眾需要什麼,事幹了羣眾卻不認可,“好心”沒辦成好事。比如,少數地方集體經濟上來了,覺得有底氣大包大攬甚至免費了,於是乎,這個村自來水免費,那個社區垃圾清掃承包給第三方,羣眾無需出錢出力,錯以為這就是最好的惠民利民。

這些苗頭性傾向性問題,根子就在沒有尊重羣眾的主體地位。為羣眾辦實事,不能坐在辦公室裏拍腦袋,一廂情願地“我覺得”“我認為”。要深入羣眾、深入基層一線,廣泛開展調查研究,全面瞭解羣眾所思所想所盼,真正變“我覺得”“我認為”為“你覺得”“你認為”,切實把實事辦到羣眾的心坎上。民生事千頭萬緒,要充分徵求羣眾意願,把握當前與長遠、少數與多數、局部與全局的關係,分清輕重緩急,把每一分民生錢都用在刀刃上。

民生實事的方向定了,就要放手發動羣眾。事事免費、不讓羣眾出力,並不能很好地發動羣眾,往往達不到良好的效果。自來水免費,有的人就可能不會珍惜水、節約水;垃圾清掃全由第三方來做,有的人就覺得環境治理跟我沒關係了,非但不愛護環境還指手畫腳。放手發動羣眾,關鍵是引導羣眾積極主動參與,在參與中激發“主人翁”意識、感受辦民生事不易、體會共建家園的成就感自豪感,在理解中支持、支持中維護、維護中珍惜愛護,真正讓民生實事越來越實,民生好事持續向好。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678 字。

轉載請註明: 在參與中激發“主人翁”意識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