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墅紅旗河片區藏了80萬隻河蚌 吃淤泥產珍珠

拱墅紅旗河片區藏了80萬隻河蚌 吃淤泥產珍珠

白色的圓形球體內放着河蚌

近日,拱墅區紅旗河片區順利通過市級“美麗河湖”驗收,在評審過程中,懸掛在紅旗河片區5條河內的80萬隻河蚌吸引了省、市級美麗河湖驗收專家的注意。目前,杭州城市河道大部分只能保持在四類或五類,而紅旗河片區可以始終穩定在四類到三類,這背後的“秘密法寶”究竟是什麼?

今年,拱墅區以片區水質提升為目標,通過與中科院、哈工大、浙大、啓尚清湖等團隊合作,引進了全新的生物治水技術——“智能生物鏈靶向治水”技術,為紅旗河片區量身打造水質提升方案,逐步恢復和完善河道生物羣落、物種培養、生態指標。據悉,該技術已得到中科院認證的專利治水技術,並首次運用在城市河道治理上。

拱墅紅旗河片區藏了80萬隻河蚌 吃淤泥產珍珠

9月25日上午,記者來到紅旗河片區的一處藻種擴培區,看到河邊有兩個被網圍出來的池子,一個放着從河底抽出來的淤泥,一個放着給珍珠“吃”的藻類。工作人員説,藻類生長所需的營養成分正好來自於河底的淤泥,兩個池子挨着,正是為了讓藻類吸收淤泥中的氮、磷等元素,這樣一來,不僅減少河底的淤泥,還能降低淤泥的臭味。

提到藻類,我們經常聯想到水體富營養化,認為藻類是有害的。其實,河道中還生長着一些有益藻。拱墅區引入的這項“智能生物鏈靶向治水”技術正是利用水中的有益藻來餵養河蚌。1只成年河蚌每天能過濾100多升水,可以24小時不間斷慮食水中的藻類、浮游動物、有機碎屑等,作為調節河道水質的“得力幫手”。

拱墅紅旗河片區藏了80萬隻河蚌 吃淤泥產珍珠

拱墅區城管局城市河道保護管理中心副主任範能介紹,河牀底部積存的淤泥影響河道水質和行洪,每年政府都要花費大量的財政經費清淤,但其實河道底泥中的有機質是水體微生物菌類的營養來源,經菌類分解代謝後的無機鹽可以被浮游植物藻類和水生植物吸收,促進水生植物的生長,水中浮游動物和魚、蝦、蚌、螺等水生動物吞營養鹽類、食藻類、有機碎屑成長,動植物死亡後又可以被菌類分解,形成有效循環。

針對紅旗河片區水質情況,拱墅區運用全新的生物治水技術,抽取河底的淤泥進行分析,選取有針對性的菌劑對其進行有效分解,擴培相應的有益菌、藻,通過智能生物鏈靶向治水控制系統,根據水質數據,向每隻河蚌上的專屬輸送管道,將營養精準輸送到河蚌體內。

在紅旗河片區10公里的河道中,懸掛80萬隻淡水珍珠蚌,就如同安裝了80萬隻小型生物過濾器。加上河中配置的水生植物,配合定期投放合理數量的上中下層魚類,豐富水體環境,河道生態循環系統得到了完善。河底的淤泥減少了,水體變清了,河裏的蚌和魚也長大了。

拱墅紅旗河片區藏了80萬隻河蚌 吃淤泥產珍珠

那麼,為什麼是80萬隻,後續還會增加投放量嗎?範能表示不會繼續投放,現在的數量是根據該片區河道水質情況定製的,如果超過一定的數量,反而會影響整片區域的水體環境。目前該片區一共有五處藻類擴培工作站,工作人員也會定期檢查河蚌的生長情況,控制淤泥的抽取量,每個環節環環相扣,保持整體的生態平衡。

水質穩定後,通過定期循環捕放河道中的貝類、魚類,把水中的有機營養帶出水體,不但可以保持水體營養平衡,降低水體氮、磷營養鹽,防止富營養化,還能收穫可觀的經濟效益。河蚌渾身都是寶,蚌殼可製作精美工藝品銷往各大商場,蚌肉可生鮮配送至各大菜場、超市、餐館或製成罐頭,產出的珍珠或製成高檔珠寶或磨粉入藥,物盡其用。後期還可以繼續發展水產品加工廠、珍珠批發市場等落户拱墅,帶動屬地就業和經濟增長。

【來源:杭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62 字。

轉載請註明: 拱墅紅旗河片區藏了80萬隻河蚌 吃淤泥產珍珠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