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拜登上台“老將”迴歸 美國新政府的話事人都有哪些

由 嶽洪秀 發佈於 綜合

  當地時間1月20日,在國民警衞隊的重兵把守之下,民主黨人拜登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國會大廈西側宣誓就職,正式成為美國第46任總統。

  美國政治終於翻開了嶄新的一頁。而與拜登一同走進世界觀眾視野的還有他提名的20多位內閣成員和內閣級別成員,他們未來可能將成為影響美國甚至全球政治的風雲人物。

  注:除了副總統和白宮辦公廳主任外,其他被提名者都需要經國會參議院簡單多數投票確認才可當選。

  縱觀拜登提名的政府團隊人選,主要有兩大突出的特點:

  第一,“建制派”的迴歸。 特朗普執政四年期間反傳統地任用諸多商界人士和近親,高舉“美國優先”旗幟,最終以國內社會撕裂、國際公信力式微的結局落寞收場;而拜登政府則傾向於任用具備過硬專業背景和從政經驗的“老將”,力圖讓美國的內政、外交決策重回“建制派”更為穩定、可預測的軌道。

  第二,多元化程度高。 拜登內閣將是美國曆史上最多元的內閣團隊之一,在拜登提名的15名內閣部長中,女性就佔據了三分之一,高於此前歷屆政府;少數族裔的比例也大大高於特朗普政府的提名者。如果這些提名得到國會參議院確認,將誕生美國曆史上首位女財長、首位非裔防長、首位拉丁裔國土安全部長、首位原住民內閣部長以及首位公開同性戀身份的內閣部長。

  當下的美國,新冠疫情危機嚴峻,社會分裂與政治極化加劇,拜登的這支精英內閣團隊將如何修復國內的“傷痕”,又有哪些人能進入他在國家安全與外交、經濟等關鍵領域“核心幕僚圈”?曾將中國稱為“特殊挑戰”的拜登,又會組建一支怎樣的對華政策團隊?

國家安全與外交團隊:“建制派”老將回歸

  在拜登所有的內閣成員中,國家安全與外交領域的提名人選“優先級”最高。去年11月23日,美國聯邦政府下屬的總務管理局(GSA)通知拜登正式開始權力過渡進程,次日拜登就宣佈了其國家安全與外交內閣成員的提名,並稱該團隊是向世界展示“美國又回來了”“準備好領導世界,而非撤退”“捍衞美國價值觀”的關鍵標誌。

  從該領域的人選來看,所有7名提名者的共同點在於他們都曾任職於奧巴馬政府,與拜登有過不同程度的共事經歷,均屬於從政經驗豐富的“建制派”老將。

  在上述提名人中,候任國務卿布林肯和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或在未來美國外交和安全領域的決策中發揮更為重要的影響力。作為拜登近20年的“老相識”,布林肯是拜登最重要的外交顧問。拜登決定參加2020年總統大選後,布林肯成為他的首席外交政策顧問與演説撰稿人。分析人士預測,由布林肯掌舵的美國外交或迴歸多邊主義的航道,而這也與拜登政治理念非常吻合。而另一關鍵人物沙利文,在拜登擔任副總統時就擔任過其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2019年撰文抨擊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政策,並提出在後特朗普時代,美國一方面應動員各方應對全球性威脅,另一方面需要聯合盟友應對其他大國威脅。

  經濟團隊:關注勞工權益與氣候變化挑戰

  在美國失業浪潮持續以及新冠疫情造成的經濟衰退背景下,拜登團隊認為恢復經濟增長、支持生存困難的小企業、解決經濟中的結構性不平等問題是當務之急。

  縱觀拜登的經濟團隊提名者,女性和少數族裔人員佔據多數。財政部長耶倫與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的勞斯均為美國最優秀的勞動經濟學家。201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安格斯·迪頓(Angus Deaton)此前接受澎湃新聞專訪時表示,這些高級職位由學識淵博的專業人士擔任是件非常好的事情,耶倫、勞斯等人都長期關注勞動力市場和美國工人,新的經濟團隊可能會有比過去4年更親勞工的立場。此外,拜登提名的勞工部長沃爾什也曾有多年的工會經驗。

  除了關注勞工權益,拜登的經濟團隊還頗具前瞻性地將應對氣候變化納入了經濟議題。耶倫此前倡議,要“促進那些能夠創造就業機會、應對氣候變化挑戰的投資項目”;而拜登在介紹勞斯時,也將她稱為最瞭解氣候政策的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白宮行政管理和預算局長坦登也表示,準備將減少温室氣體排放、加快清潔能源生產,納入其團隊正在制定的經濟刺激法案中。

  氣候與環境:上升為“緊迫的國家安全問題”

  據《紐約時報》去年11月的統計,在特朗普任職的4年多,他總共推翻了超100條環境領域的法律法規。引人注目的是,特朗普政府還於2020年11月4日宣佈正式退出《巴黎氣候協定》。拜登曾對此表示,在他上任的第一天,就將促成美國重新加入該協定。

  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陶文釗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這一現象)主要是美國兩黨在應對氣候變化上理念的差異。”陶文釗指出,從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奧巴馬,再到拜登,民主黨人堅持認為“氣候變化是人類生存的嚴重威脅”,並主張實行低碳經濟。

  在拜登競選總統期間,前國務卿克里是其氣候工作組的成員。拜登過渡團隊表示,將克里任命為總統氣候特使意味着拜登將氣候變化視為“緊迫的國家安全問題”。

  國內事務:推動秩序重建

  特朗普政府時期,美國的法律、移民、種族、醫保等政策領域都受到不同程度的衝擊。因此,拜登執政後的重點之一就在於推動國內秩序的重建,但面對高度極化的美國社會,拜登政府的這一任務可能十分困難。

  在這其中,司法部長加蘭和白宮國內政策委員會賴斯將發揮更加整體性的作用。一方面,拜登提名加蘭意在修復特朗普執政期間被“政治化”取代“中立性”的刑事司法系統。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分析,加蘭是兩黨都無可指摘的“去政治化”選擇,能夠重塑司法的“獨立性”和“正直性”。

  另一方面,經驗豐富的外交政策官員賴斯被任命為國內政策委員會主任出人意料。但拜登的顧問表示,拜登這一選擇表明了國內政策在其議程中的重要性。分析指出,賴斯將在抗擊疫情、移民、醫保、種族平等領域發揮更大的影響力。

  衞生與健康:緩解新冠疫情危機

  應對新冠疫情危機是拜登上台後的當務之急,拜登已於14日提出了一項總金額高達1.9萬億美元的新冠疫情經濟刺激計劃。截至當地時間1月20日,美國累計新冠確診數超2400萬例,累計死亡人數超40萬例,均位居世界首位。

  去年12月,拜登攜衞生健康團隊首次公開亮相時,宣佈了上任後的三大百日抗疫計劃:他計劃要求美國民眾在這100天內戴口罩,政府將至少為民眾接種1億劑疫苗,並儘快讓學生返校復課。拜登表示,該計劃是與美國知名傳染病專家福奇一同制定,而福奇也將在拜登政府中任首席醫療顧問。

  新設亞洲事務職位:對華政策將如何重塑?

  在對華政策方面,拜登政府在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新設“印太政策協調員”(Indo-Pacific Coordinator)一職,負責中國事務、南亞事務與東亞和大洋洲事務,並任命資深外交政策專家庫爾特·坎貝爾擔任該職。分析指出,這一新設置的職位將在拜登政府的亞洲政策中發揮主導作用,因此有輿論將坎貝爾稱為“亞洲沙皇”,他與候任國務卿布林肯以及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或將成為影響未來美國對華政策的“三駕馬車”。

  英國《金融時報》援引消息人士觀點稱,拜登設置這一新職務的部分原因是他希望在一位亞洲事務專家的領導下,更好地整合外交政策、國防和經濟部門的對華政策。

  此外,拜登還任命羅拉·羅森伯格擔任國家安全委員會新設的“中國事務高級主任”一職。羅森伯格熟悉東北亞與中國事務,曾在奧巴馬政府擔任國家安全委員會中國與朝鮮事務主任,未來她將向坎貝爾彙報工作。

  從國家安全委員會目前的人員配比來看,負責亞洲事務的人員是歐洲部門的3倍,成為國安委的主要力量。2005年時,這兩個部門的規模差不多,這也足以看出亞洲事務對於拜登政府的重要性。

庫爾特·坎貝爾

  作為資深外交政策專家,坎貝爾於2009年至2013年擔任負責東亞和太平洋事務的助理國務卿,被廣泛認為是奧巴馬時期“重返亞洲”戰略的關鍵設計者。

  坎貝爾多年的好友、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亞洲事務高級副總裁邁克爾·格林(Michael Green)近期撰文分析稱,拜登選擇坎貝爾擔任此職是對民主共和兩黨在中國和亞洲戰略上的重要認可。根據CSIS在2020年8月的一項調查,美國國會和外交政策界存在廣泛的共識,即認為需要加強與盟友關係、保護關鍵技術、在人權和民主問題上向中國施壓。而亞洲政策能取得兩黨共識,與共和黨人關係密切的坎貝爾發揮了重要的紐帶作用。 格林還認為,坎貝爾提出的“重返亞洲”戰略仍然是拜登新任團隊和兩黨國會領導人共識的核心。

  從2018年至今,坎貝爾與一批研究中美關係的學者發表了一系列在美國外交界頗具影響力的文章;在推動美國政策界反思美國對華戰略方面,坎貝爾也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關於如何同中國互動,坎貝爾在近兩年的文章中指出,必須放棄以懲罰為特徵的單邊主義外交政策,並搞好與歐洲和亞洲盟國的關係,同時還需在氣候變化等全球性挑戰上尋求與中國合作,以恢復國際社會對美國領導力的信心。

  記者 王露 閆頌陽 張澤紅 見習記者 晁嘉笙 實習生 李依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