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歐洲外交關係協會網站3月17日文章,原題:西方與中國在巴爾幹地區的競爭
2021年,黑山滑落金融困境邊緣。突然之間,西方觀察家被迫承認中國試圖在經濟上影響這個北約成員國。政客們迅速在歐洲議會組織相關問題的聽證會,歐盟委員會急忙舉行專家簡報會……試圖影響西方的危機(應對)政策。
北京向東南歐推進的跡象,早就顯而易見。其中最明顯的也許是塞爾維亞轉變為中國活動的區域中心,以及中國在整個西巴爾幹地區發展各種能源和基礎設施項目。但也有一些不那麼突出的動力在起作用,比如北京對亞得里亞海沿岸的海洋基礎設施感興趣,其外交活動逐漸擴展到經濟事務之外。
政治因素也推動中國在東南歐戰略的實施。這些因素包括該地區持續的地緣政治僵局等。同時,西巴爾幹國家仍需要有效的政策和工具來彌補與歐洲其他國家的發展差距。正是這種差距吸引了中國的主動接觸。對該地區來説,地緣政治競爭重現是一種新常態。
中國在該地區的活動引起一些西方政客和研究者注意。阿爾巴尼亞和北馬其頓等國的北約成員資格,阻止了他們與中國合作的幾個領域,比如關鍵基礎設施、5G等。可以説,歐盟對西巴爾幹地區的投資計劃是遲到和不夠的,卻是為應對中國而制訂的。歐盟對西巴爾幹地區的經濟和投資計劃,可能成為一個有針對性的新框架。歐盟的“全球門户”倡議就是個明顯跡象。
在國家層面上,德國政府確認對該地區採取更廣泛的地緣政治視角,法國也在採取類似做法。歐洲議會出現一批想採取更多行動在西巴爾幹地區對抗中俄的成員。
然而,中國不太可能被西方的變化所嚇倒。中方已開始各種努力,應對西巴爾幹地區不斷變化的(政經)環境。其中之一就是在“一帶一路”倡議和與中東歐國家的“16+1”合作模式中向“綠色”議程傾斜。同時更加關注中小型企業,因為中國認識到只與大公司打交道的侷限性。中國還一直學習如何在更復雜政治環境中運作,其在波斯尼亞的外交活動就表明這點。俄烏戰事可能導致中俄在西巴爾幹地區的合作更深入,並加速歐盟和北約與該地區國家的一體化。總之,多年來中國基本上是在寬鬆環境中行動,現在面臨不利環境。但中國也在調整方法應對地緣政治競爭加劇。在這個地區,西方與中國的博弈開始了。(作者弗拉基米爾·肖波夫,喬恆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