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戰火洗禮而生生不息,喀布爾千年文明何以延續?

編者的話:阿富汗政權交替之際,首都喀布爾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這座古城見證帝國興衰、歷經戰火洗禮而生生不息,這是怎樣一座頑強的城市?它千年不斷的文明何以延續?喀布爾,值得發現。

歷經戰火洗禮而生生不息,喀布爾千年文明何以延續?

濃濃的煙火氣

與許多人想象的不同,喀布爾並非沙漠中的荒涼城堡,而是一座有着500多萬人口和濃濃煙火氣的城市。與其他國家首都和大城市不同的是,喀布爾並沒有很多高樓大廈,十幾層的樓就算是高層建築了。平房和兩三層的自建民宅從平坦的城市中心延伸到周邊的山上,一眼望去是密密麻麻、層層疊疊的感覺。

城市中寬闊的街道並不多,街區中最方便的交通方式就是步行了,但過馬路的時候最好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因為各種車輛,包括汽車、蹦蹦車、摩托車、三輪車和手推車,與行人一起挨挨擠擠地前行。混雜多樣的交通方式以及熙熙攘攘的氛圍會讓人以為來到了印度老德里的香料市場。確實,喀布爾的老街區中也有規模不小的香料市場,那沖鼻子的味道聞起來也頗有老德里的風範。

喀布爾的街道上隨處可見的清真寺讓這裏看起來有點像巴基斯坦的城市,而喀布爾的交通又有點像亞洲著名的“堵城”曼谷。這裏交通擁堵是家常便飯,刺耳的喇叭聲處處可聞,並不寬闊的街道在高峯時隨時可能變成一個大型的“停車場”。同時出發的話,自行車和摩托車大概率比汽車更早抵達目的地,因為汽車在“大路”上一般會遇到擁堵走不動,而在“小路”上汽車又要避讓行人、減速會車。近日,因為政權交接,喀布爾街頭行人稀少,但在機場附近和出城的主要道路上擁堵卻變得異常嚴重。

歷經戰火洗禮而生生不息,喀布爾千年文明何以延續?

平日裏,喀布爾的交通雖然擁擠,但人們日常相處卻非常和善,在街頭基本見不到人們打架或爭吵。這與喀布爾是戰亂或者恐怖襲擊頻發之地的刻板印象大不相同。

熱情好客的喀布爾人喜歡用烤全羊招待客人,空氣中瀰漫的烤全羊的香氣可以讓幾條街道都充滿迷人的氣息。除了烤全羊,喀布爾街頭常見的一些小吃也堪稱美味,比如烤雞,人們把幾隻整雞串在一起烤,盡顯雍容大氣,而這種烤雞吃的方式卻很婉約,一般是配着當地的烤餅吃,撕下一小塊雞肉和一角烤餅,用烤餅卷着雞肉吃。

還有美味的油炸大餡餅,剛出鍋的熱餡餅像摺扇那麼大,令人垂涎。喀布爾街頭還常見到出售鮮榨果汁的小攤,商販用榨汁機壓制的石榴汁和橙汁酸甜爽口,大受歡迎。

層層疊疊的歷史遺蹟

喀布爾是阿富汗最大的城市,有3500年的歷史。自古以來,喀布爾因獨特的地理位置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喜馬拉雅山脈和興都庫什山脈是南亞地區的天然屏障,但這兩大山脈在阿富汗留了一個狹窄的口子,形成從歐洲和中亞進入南亞的天然走廊。古城喀布爾見證了亞歷山大大帝的東征,也目睹了穆斯林大軍由此南下征服印度。

歷經戰火洗禮而生生不息,喀布爾千年文明何以延續?

喀布爾是絲綢之路的交通要道和貿易要津,在信德語中,喀布爾的意思就是“貿易中樞”。隨着商隊交易的不僅僅是貨物,這裏也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一個窗口。歷史遺蹟在喀布爾層層堆疊,猶如這座城市的歷史,許多征服者來了又走了,在這個國家、這座城市留下了各自的痕跡,但沒有誰能夠真正長久地征服它。著名的莫卧兒王朝的締造者巴布爾在征服了喀布爾後就樂不思歸,再也沒回到故土。臨死前,他還再三叮囑一定要把他葬在自己心愛的土地上。如今,人們可以看到大理石的巴布爾墓就坐落在他生前經常遊幸的謝爾達爾瓦扎山上。

喀布爾城市四周的山上,不時可以見到古老的墓碑、城堡遺址和伊斯蘭教的宣禮塔、清真寺等,其中有著名的沙希-杜·沙姆希拉清真寺,還有國王穆罕默德·納迪爾·沙的陵墓,城市東南角的小山頂上有巴拉·希薩爾城堡。市內有金碧輝煌的昔日皇宮,皇宮內有古爾罕納宮、迪爾庫沙宮、薩達拉特宮等,堪稱宮內有宮。另外還有薔薇宮(現稱人民宮)、達爾阿曼宮(現為議會和政府所在地),還有國家博物館、考古博物館等。梅旺德大街上雄偉的梅旺德戰役紀念碑、查爾曼大街上高大的獨立紀念碑,都表明喀布爾是一座英雄城市,也是阿富汗人民在這裏曾經數次擊敗外敵侵略的歷史見證。

諜戰熱地

喀布爾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城市之一,但因為城市發展過快,許多基礎設施建設跟不上,這裏70%新建房屋是違規建築。同時,手工業是阿富汗的支柱產業,佔其工業總產值近一半。在城市密密匝匝的街區中住宅和商鋪林立,很多的交易都是在喀布爾街頭的這些集市上完成的。而這些交易中隱含着多少不為人知的秘密戰線的情報交易和往來就不為人知了。

作為兵家必爭之地,喀布爾也是各國情報機構和諜戰人員匯聚的“熱地”。在喀布爾擁擠的街市上,一座貌似普通的小店也許就是大名鼎鼎的某某情報機構聯絡點;某個不起眼的上下兩層的小旅遊公司或許就是某國特工的安全屋;剛剛與你討價還價的小商販也許就是哪國情報機構的線人……

喀布爾市中心有一個街道市場叫“雞街”,但這裏既不賣活雞也不賣雞肉。這個市場跟周邊的其他市場一樣,永遠熙熙攘攘,嘈雜無比。換個角度想,這樣的環境簡直就是情報人員的天堂啊,在這裏便於接頭,大家都穿着差不多的服飾,往人堆裏一紮非常方便擺脱敵人的跟蹤。阿富汗人熱情的性格也是很好的掩護,人們不管互相認識不認識,只要打個招呼,就能熟絡地坐下一起吃飯、一起喝茶、抽水煙。正如當地俗語所説:“第一天相遇是朋友,第二天再次相遇就是兄弟。”當地華人開玩笑説,喀布爾可能是除了北京之外唯一見面打招呼問“吃了嗎”的地方了。

曾經熱播的美國電視劇《國土安全》對發生在喀布爾的諜戰就有比較詳細的描述。劇中美國駐阿富汗大使館的情報部門就在使館后街的小雜貨店裏有一條秘密通道,方便情報人員喬裝出入。這部劇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喀布爾諜戰的雲譎波詭。

山峯上的城牆

喀布爾有許多古戰場遺址,其中就包括城市四周山峯上抵禦外來侵略的城牆,這座城牆也被稱為“喀布爾長城”。城牆是在公元6世紀由贊布拉克國王下令修建的,目的是為抵禦穆斯林入侵。這位國王很殘暴,男性臣民都要建造城牆,有不服從命令者或是在勞作中偷懶或病倒的人會被當場處死,並將其屍骨砌入城牆之中,所以該城牆也被稱為“白骨城牆”。國君的暴行引起臣民的反抗,贊布拉克國王在一次視察城牆的修建進度時被臣民殺死,並且他的屍骨也被砌進了城牆之中。後來,在抗擊英國殖民者入侵以及阿富汗內戰時,“喀布爾長城”也起到一定作用。5阿富汗尼紙幣所用的圖案就是“喀布爾長城”。

一個偶然的機會,筆者發現喀布爾郊區有一座凱旋門。它位於喀布爾西部小城帕格曼的一個花園裏,這座高大的白色拱門建築物,形似巴黎凱旋門,是典型的歐式風格。

1919年,阿馬努拉·汗成為阿富汗國王,阿富汗近代世俗化的進程由此拉開。阿馬努拉執政的10年間,推出的改革法案多達100多個。為效仿西方,阿馬努拉聘請了多位歐洲建築師,在首都喀布爾興建了王宮——達魯阿曼宮,在他出生的帕格曼,造了一座皇家花園,裏面以巴黎凱旋門為樣本,建造了一座凱旋門。帕格曼逐漸繁榮,成了阿馬努拉的夏宮所在地。筆者看到,凱旋門是用白色大理石建的,現在沒有人守衞,花園裏有小孩在玩耍。

任何改革,都必然會觸動部分人的利益,阿馬努拉的改革也不例外。1960年阿馬努拉去世後,阿富汗的世俗化改革中止。此後,阿富汗就陷入保守與改革、宗教化與世俗化的拉鋸戰。1979年蘇聯阿富汗戰爭爆發後,帕格曼發生激戰,這座凱旋門連同周邊的建築,毀於阿富汗游擊隊員與蘇聯軍隊的戰火中,皇家花園也廢棄了。2001年美國發動阿富汗戰爭將塔利班趕下台,阿富汗前總統卡爾扎伊下令重修凱旋門,2005年完工。

阿馬努拉·汗的現代化改革以失敗告終,他可能不會想到,阿富汗世俗化進程反反覆覆,更不會想到蘇聯和美國兩個超級大國會先後在阿富汗折戟。阿富汗得到“帝國墳場”稱號,也留下滿目瘡痍。凱旋門,希望它能成為幸福之門,為歷經戰亂的阿富汗迎來和平,給普通人帶來幸福。

歷經戰火洗禮而生生不息,喀布爾千年文明何以延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083 字。

轉載請註明: 歷經戰火洗禮而生生不息,喀布爾千年文明何以延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