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之大者 為國為民——記全國道德模範張伯禮

醫之大者 為國為民——記全國道德模範、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名譽校長張伯禮

“有些出乎意料,我覺得自己沒做什麼轟轟烈烈的事。”榮獲第八屆全國道德模範後,年逾古稀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名譽校長張伯禮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謙遜地説。

今年,68人被授予第八屆全國道德模範榮譽稱號,254人被授予提名獎。座談會上,聽了他們的事蹟,張伯禮感觸很深:“都是很平凡的人,但事蹟很感人,精神也偉大。我們國家經濟發展了、科技發展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道德也應該同時進步,唯其如此,才能真正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載譽歸來,他立即行動:“通過這次表彰,我們學校首先要學習大會的精神,讓廣大青年學子能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植入到心坎裏,體現在行動上,養成習慣,受益終生。我也要更加嚴格要求自己,不辜負這個榮譽。”

國醫濟世,德術並彰。“人民英雄”張伯禮用一次次逆行堅守,踐行着對黨和人民的莊嚴承諾,用一輩子敬業奉獻詮釋着赤誠的“大醫精誠,醫者仁心”。

臨危受命 提出抗疫“中國方案”

庚子新春,迎戰新冠,他逆向而行、披荊斬棘。

2020年1月27日,農曆大年初三,正在天津指導“抗疫戰”的張伯禮,被中央疫情防控指導組急召。

臨危受命,聞令而動。在出徵武漢的飛機上,張伯禮填詞道:“曉飛江城疾,疫茫伴心惕。隔離防勝治,中西互補施。”面對尚有很多未知的病毒,他心裏卻有一份底氣,那是對中醫藥的信心。

那時的武漢,發熱門診外陰冷潮濕,門診內人滿為患。“如果不加以控制,感染人數會越來越多。”當晚,他第一時間向中央指導組提出,必須嚴格隔離,並提議將確診、疑似、發熱、密接4類人羣進行集中隔離,分類管理。

“嚴格隔離,只成功了一半,不吃藥不行。”張伯禮提出“中藥漫灌”治療方法,普遍服用中藥,並擬定“宣肺敗毒方”等方藥。這一建議被中央指導組採納。

2020年2月初,他以精湛的中西醫術、勇於擔當的氣魄,向中央指導組寫下請戰書──籌建一家以中醫藥綜合治療為主的方艙醫院。2月12日,他率領由來自天津、江蘇、湖南、河南、陝西等地中醫醫療團隊組成的“中醫國家隊”,進駐武漢市江夏方艙醫院。穿上寫有“老張加油”的防護服,他開始了用中醫藥綜合治療新冠肺炎的“戰鬥”。截至3月10日休艙,江夏方艙醫院總共收治的564名患者中無一例轉為重症,出艙後無一例復陽。經驗在各方艙推廣,大大降低了轉重率。

“無膽”英雄 與武漢“肝膽相照”

“生命相托就是一份責任,醫生必須替病人着想,並勇於擔當。”在抗疫一線,張伯禮每天都在超負荷工作,不計個人得失,只為病患早日康復,祖國山河無恙。

可多日勞累,飲食無規律,讓他的膽囊舊疾復發,2月16日,他病倒了。彼時“武漢保衞戰”正是較勁之際,他希望保守治療。“不能再拖了,必須手術!”中央疫情防控組負責人強令他住院,為他治療的專家同樣態度堅決。

2月19日凌晨,張伯禮被推上手術枱。手術前,照例要徵求家屬意見,他怕老伴兒擔心:“別告訴家人了,我自己簽字吧!”

麻醉過後,他醒來的第一件事就是讓助手讀疫情通報,並打電話詢問江夏方艙醫院的情況,接聽醫護人員打來的求教電話。術後一兩天,病牀上加了一個小桌子,他左胳膊上扎着靜脈針,右手不停地修改資料。“仗還在打,我不能躺下!”作為國家中醫藥隊伍的領軍人物,他深感此次武漢之行責任重大:“疫情不嚴重,國家不會點我的名。我必須來,而且還要戰鬥好。俗稱肝膽相照,這回我把膽真的留這兒了!”

在武漢疫情最嚴重階段,他也充滿必勝信心。正月十五晚上巡診歸途,面對通明的街燈,張伯禮寫下一首詩:“燈火滿街妍,月清人跡罕。別樣元宵夜,抗魔戰正酣。你好我無恙,春花迎凱旋。”

同舟共“冀” 共克“石”艱

今年三九寒冬,石家莊疫情牽動着全國人民的心。“天津老張”肩負使命再出徵,奔赴石家莊抗疫第一線。

“關鍵時刻張院士來了,這可給我們吃了一顆定心丸!”張伯禮的到來,給患者帶來更大的信心與希望。

在專家研討會議上,他提出要重視農村疫情特點,重視對無症狀感染者的中醫藥治療,採用通治法控制疫情蔓延。對有基礎病的重點患者,一人一策,對症治療,情況逐漸出現了好轉。撫當時執甲之豪情,憶江漢逆行之過往,張伯禮以一首《踏莎行·石門戰疫》祈願與冀中人民共迎春暖花開,疫情消散──“燕趙之地,天寒地封。狡厥疫魔復虐興。昔赴江漢茫然惕,今戰石門壯懷情。晝夜檢測,逆風朔冰。扶老攜幼隔離行。新疾宿病中西醫,迎春賞燈遊藁城。”

守正創新 造福更多老百姓

向國務院建議發展大中醫健康產業、領銜推動《中醫藥法》立法、培育中醫藥關鍵技術和裝備產業發展……在推動中醫藥現代化的道路上,張伯禮步履不停。

“中醫學雖然古老,但理念並不落後,落後的是技術。將中醫藥的理論優勢與現代科技結合,就能發揮優勢作用,取得原創性成果。”他堅定地説。

2015年,他領銜完成的“中成藥二次開發核心技術體系創研及其產業化”項目,培育了中藥大品種羣,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為古老的中醫藥賦予了現代科技內涵。

“二次開發,可以回答像六味地黃丸這樣的中藥,其藥效物質是什麼、作用機制是什麼、控制哪些藥效物質保障質量。”張伯禮説,這些都要靠紮實的臨牀和基礎研究。

令他欣慰的是,在現代科學技術的助力下,中醫藥獲得越來越多的國際認可。抗疫以來,相關中醫藥機關部門和專家團隊先後與意大利、德國、日本等幾十個國家和地區連線介紹中國的中醫藥診療方案、有效方藥和臨牀經驗。張伯禮也先後參加了幾十場講座、會診,被聘為歐洲中醫藥學會的首席顧問。

……

“全國道德模範”“人民英雄”“全國創新爭先獎”“教學大師”……雖榮譽等身,可他初心始終未改──“國有危難時,醫生即戰士。寧負自己,不負人民!”(記者 李國惠)

來源:天津日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77 字。

轉載請註明: 醫之大者 為國為民——記全國道德模範張伯禮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