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導報(駐台記者 薛洋)在台北旅館隔離半個月,看電視幾乎成為唯一的娛樂項目。
外面的世界千變萬化,台灣的電視似乎一成不變。十年前是什麼風格,十年後還是什麼風格,所不同的是政論名嘴又換了一批新面孔,但同樣都是唾沫橫飛,能理性分析問題的專家少之又少。
在兩岸局勢緊張的當下,“抗中保台”成為島內電視政論圈的“主旋律”。連台中市第二選區“立委”補選,綠營名嘴也能扯上“抗中保台”,彷彿民進黨若失去這個小小的選區,整個台灣就要“陷落”一樣,毫無邏輯的“解讀”讓人看了直搖頭。
缺了大陸新聞,台灣媒體一天都活不下去,不過在其報道過程中則充斥着偏見、抹黑與洗腦。大陸一則具有正面教育意義的新聞,經台媒一番操作,就能變得滿滿的“負能量”。像是大陸有關方面再度號召民眾節約糧食,厲行“光盤行動”,這兩天島內名嘴又據此造謠稱“大陸陷入缺糧危機,馬上就要發生饑荒”。
看到這些人一本正經地胡説八道,讓人既好氣又好笑,權當相聲聽了,“田鼠哥”、“榨菜哥”、“五糧液哥”、“波羅哥”、“下水道哥”……一個個都是好的“相聲演員”。
田鼠哥李正皓
至於影視劇頻道,也被詬病“節目老舊”、“廣告過多”等,周星馳、周潤發、劉德華等港星舊片仍在大量重播,稍新又有競爭力的節目,則被韓劇、陸劇霸屏,昔日作為華語流行文化中心的台灣,近些年則面臨原創能力下滑的窘境。
由於島內電視節目質量低落,很多民眾通過安裝電視盒收看大陸和國際優質節目。東京奧運會舉辦期間,島內明星陳建州范瑋琪夫婦因違規使用安博盒子收看奧運節目受到輿論批判,但也有網友緩頰説,如果台灣電視節目做得好,大家又怎會購買違法電視盒呢?
島內某電影頻道昨天重播《古惑仔之勝者為王》,該片於2000年在台灣拍攝。就我觀察,21年前的寶島幾乎跟現在差不多,換言之台灣近些年很少有新的發展。
台灣發展停滯,跟媒體集體墮落有沒有關聯,或是互為因果,值得島內傳媒界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