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黃曉慶
陳永和是四川省內江市市中區凌家鎮水口村5社貧困户,2013年因為家庭貧困,妻子離家出走,留下3個年幼小孩和年老多病的母親。當時家徒四壁,加上其本人無一技之長,靠打臨工每年都守着幾畝土地過着日子,小孩讀書、母親醫藥開支等壓得他喘不過氣來。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户後,在脱貧攻堅的大環境下,黨委政府及幫扶責任人針對陳家貧困原因,制定了一系列的幫扶措施,陳永和本人勤勞肯幹,不等不靠不要,依靠自己勤勞雙手,通過養豬、種植甘蔗,逐步走上脱貧致富的道路。
以下是水口村第一書記陳興亮和駐村工作隊員鍾亮整理歸納的陳永和自述:
我叫陳永和,34歲那年我組建了家庭並陸續有了3個可愛的女兒,以前一家五口都在廣東生活,日子就靠着我和媳婦打點小工勉強維持,大女兒14歲那年,媳婦覺得日子太苦悄悄跑了,在那以後我便帶着3個女兒回到水口村和老母親共同生活。
當時家裏的房子是一下雨就漏水的瓦屋,雨水大的時候連放腳的地方都沒有。儘管我四處打臨工、幹農活,但是由於自身缺乏技術,一年再怎麼幹,也一直沒能改變貧困的境況,那時我茫然無助,整天愁眉苦臉,抱怨命運的不公。2014年,我找村上反映了我家的情況,經村民代表大會評議,我被評為了貧困户。
2015年,我的幫扶責任人第一次到我家,看到我當時年久失修的房屋,便多方協調補助了我4.2萬元將房子的主體結構進行了維護,從此房子住起來踏實多了,也再不用擔心下雨天漏雨了。
區農業農村局入户指導養豬
2017年,在一次幫扶人入户的時候,我給他提出想要種植甘蔗及發展養殖的想法。在幫扶人的協調下,政府資助我5萬元,幫助我進行基礎設施建設,我用這批資金對房屋再次進行了維護,並建成了豬圈、廚房,還圍建了一個養雞場。
萬事開頭難,由於缺乏經驗,第一次種植甘蔗便遇到滯銷困難,導致很多甘蔗都壞在了地裏,心裏很不是滋味。後來,經過政府部門組織的培訓和農技員的技術指導,我逐漸掌握了竅門。
大家幫忙賣甘蔗
今年在幫扶人和駐村工作隊員的銷售下,甘蔗全部售罄,純收入1萬元以上,5頭母豬已陸續產子。我還申請到2萬元的產業發展扶持基金,對豬圈進行了擴增,將豬圈和廚房分離開,專門用於母豬繁殖,現在我每年養鴨、養豬的收入都有10000多元。
最讓我感到高興的是在幫扶責任人幫助下大女兒和二女兒在簡陽師範學校順利畢業並取得了幼兒教師資格證書,目前三女兒正在讀初中,在讀書期間也申請了教育扶貧救助基金。最初我的老觀念是女兒始終是要嫁出去的,不用上太多學,現在我思想也轉變了,鼓勵孩子們多讀書,學知識,學技術,以後要成為社會有用的人,為社會多做貢獻。
為壯大村集體經濟,村上成立了專業合作社,建起甘蔗園區,甘蔗種植運輸、用水再也不愁,我們貧困户入股養豬、養蛙,每年都能得到分紅。為了讓我們有一個更好的生活環境,村上還積極爭取項目資金,建起了村文化廣場、村村通硬化路,我家也通上了水泥路,還安裝了路燈,生活越來越好。
這些年,我要感謝政府、幫扶幹部對我的幫助,以後我不僅要靠自己勤勞致富,還要像別人幫助我一樣,幫助他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