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八十年代的一輛永久自行車,一輛價值180元,相當於現在多少錢

由 戚國慶 發佈於 綜合

1986年12月1日,永久牌自行車集團的成立,代表着中國終於擁有了第一個自己生產的自行車集團。相距第一輛生產出來的永久牌自行車至今已有30餘年,時代在變換,物轉星移,當年的一輛永久牌自行車放在今天它的價值幾何?

這個問題實際上是在問當時的物價水平和今日的物價水平之差。確如其名,永久牌自行車成為了一代人永久而不能磨滅的記憶,成為了當時衡量物質水平和家庭差距間的標杆。

在80年代,如果你擁有一輛永久牌的自行車是婚嫁聘禮的上上之選,和手錶、縫紉機、收音機在那年代並稱為“三轉一響”,是新人結婚的最高標準,放在今天便是土豪級別的,在那個時代妥妥地屬於稀罕物件。在當時來説,一輛永久牌的自行車是在180到190間浮動。

以工資為變量

在1988年,工齡在十年以上的國企或者事業單位的平均工資在每月45元,就是當時的普通工薪階層需要花費四到五個月的工資才能買到一輛永久自行車。而今天的同樣工齡的工人的平均一月的工資在5000元左右,則4月為2萬元到2萬5。

所以一輛永久牌自行車到現在是2萬到2萬五左右,則當年添置一輛永久牌自行車相當於購置一輛小型轎車或者麪包車。

以豬肉單位價值作為變量

我們選擇作為日常的消費品的豬肉做同期對比。80年代的豬肉的單位價值在每斤0.79元,即一輛永久牌自行車相當於220斤的豬肉。而現在每斤豬肉的單位價值在15元左右,所以220斤的豬肉現在大概在3300元。

所以一輛永久牌自行車到現在是3300元左右,則當年添置一輛永久牌自行車相當於現在買一部較好品質的國產手機。

以整體的物價水平為變量

我們不難發現不能單單從數字來衡量,雖然我們可以看到從80年代到現在我們的物價水平一直處於上升狀態,當時的一塊錢便相當於現在的50元左右,那麼一輛永久自行車便在9000元。可那個時候光有錢就能夠買到自行車嗎?當然不是這樣的。

當我們綜合當時社會商品的匱乏狀態和現在的商品琳琅滿目的狀態,發現簡單的數字比較不能準確地反映社會經濟的變化。當時光有錢還不一定買得到當年“名牌”自行車,手上還得有票,名為“自行車票”。

與一般的糧票、布票相比,一張自行車票可是一票難求,一個生產隊甚至一個村都不一定能有一張,是典型的供不應求。由此便可以知道當時永久牌自行車的稀有性,放在今天便相當於你雖然可能有錢買車,可卻不一定能搖到號讓你的新車上路。

另外,從所耗費的生產力和勞動力來説,我們也不能簡單地以今天和80年代的自行車的價值進行對比,當年每一個自行車的每一個零件所需花費的人力、物力、財力都不是今日能比的。以至於30多年過去了,當年的潮流在今日還是不落窠臼的時尚,當年的一輛永久牌自行車在今日依然能夠轉動它的齒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