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友不必選邊站?美國務卿歐洲行又大談中國,英學者:為什麼歐洲在任何事上都信美國

【環球時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木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陳欣 柳玉鵬】美國鼓動盟友加入反華統一戰線的嘗試從亞洲轉向歐洲。當地時間23日,國務卿布林肯在他作為美國最高外交官的首次歐洲之行中,高調向北約展示美國重新擁抱跨大西洋聯盟的決心。在與北約秘書長和一些北約國家外長的對話中,“中國威脅”“應對中國”幾乎成了布林肯的口頭禪。24日,他還將與歐盟高官重啓一項美歐有關中國的戰略對話。美國打造“遏制中國聯盟”已是司馬昭之心,布林肯24日卻在北約總部的演講中話鋒一轉,聲稱美國不會強迫盟友在美中之間選邊站。“我們知道我們的盟友與中國有着複雜的關係,並不總是同我們保持完美一致。”不知道聽了這話的歐盟、英國和加拿大作何感想。兩天前,它們不顧惡化與中國關係的代價,加入協同制裁中國的行動,被綁上美國的“戰車”。在遭到中方反制裁後,一些歐洲議員還揚言用否決中歐投資協定“懲罰”中國。面對這樣的“自殺式”操作,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説:“我只想説一句,中歐投資協定不是一方給予另一方的‘恩賜’,是互利互惠的。”

布林肯處處談中國

布林肯以極力向北約示好的姿態,開啓他的布魯塞爾之行。23日,他在與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會晤前的記者會上表達拜登政府“不可動搖的承諾”,稱美國希望重建夥伴關係,首要是與北約盟友的關係。法新社評論説,布林肯急需修復特朗普任內美國與北約的緊繃關係。與此同時,華盛頓極力爭取讓布魯塞爾加入“民主聯合陣線”,以共同應對不斷崛起的中國。

斯托爾滕貝格對布林肯的表態表示歡迎。“法廣”報道説,兩人在共同會見記者時多次提到中國和俄羅斯的“威脅”。斯托爾滕貝格稱,這次會晤將為未來制定一個雄心勃勃的跨大西洋議程,保護“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這種秩序正受到中俄挑戰。《俄羅斯報》評論説,在3月24日北約轟炸南聯盟22週年紀念日到來之際,北約秘書長的話非常諷刺。1999年未經聯合國安理會批准,北約對南聯盟進行野蠻轟炸,向世界展示了他們的所謂“規則”。

美國政治新聞網稱,當布林肯飛抵布魯塞爾時,歐盟與中國的外交關係正因一輪制裁與反制裁急劇下滑。對他來説,這種惡化猶如來自外交天堂的恩賜。但在分析人士看來,這根本就是美國一手操弄的。新加坡《聯合早報》援引學者的話稱,美國可能在上週的中美會談上意識到對中國當面施壓不奏效,因此召集盟友在新疆問題上聯手出牌。華春瑩24日批評美國及其“五眼聯盟”盟友就對華制裁進行協調,擺出一副要打羣架的樣子。“他們的嘴臉不禁讓人想起當年的八國聯軍”,但他們代表不了國際社會。

布林肯24日在記者會上挑撥説,是否對歐盟“履行承諾”、向歐洲開放經濟取決於中國。之後,他又在演講中稱“中國是西方的威脅”,呼籲各方共同努力,以贏得“在任何領域與中國的競爭”。

布林肯24日還將同歐盟領導人會晤。英國《金融時報》報道説,布林肯週三將與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重啓美歐關於中國的戰略對話。對話將聚焦於人權和安全等領域。

德國電視一台報道稱,北約外長們坦言,與中國打交道有點困難。但就像英國首相約翰遜此前稱中國為“艱難夥伴”的同時,強調中國作為貿易伙伴的重要性,北約夥伴之間存在分歧,尚未確定怎樣與中國打交道。香港《南華早報》援引中國社科院美國問題專家呂祥的話説,布林肯的言論可能對北約起到一些安慰作用,“但我懷疑他們能否由此形成一套完整的聯合外交政策”。因為大多數北約成員國與中國沒有真正的利益衝突。他們可能會在美國的壓力下表達或採取一些行動,但不可能走得太遠。

25日,美國總統拜登將親自上陣。法新社報道稱,拜登將通過視頻參加歐盟峯會,振興美歐關係,並討論在外交政策上的共同利益,包括中國和俄羅斯議題。“拜登將繼續推動歐洲對中國採取強硬立場,”《金融時報》援引諮詢公司榮鼎集團分析師諾阿·巴金的話説,這意味着布魯塞爾、柏林和巴黎面臨一些非常艱難的選擇。“過去一週的情況表明,在華盛頓和北京之間走鋼絲將變得更加困難。”

歐洲拿自己的利益對華要挾

在中方宣佈對歐盟有關機構和人員實施針鋒相對的制裁後,法國、德國、比利時等歐洲國家相繼召見中國大使提出交涉,聲稱中方制裁不可接受。華春瑩24日表示,歐方只許自己任意抹黑攻擊,甚至基於虛假信息任意制裁,不許中方還嘴、還手,這本身就是雙重標準、霸凌霸道和虛偽的表現。對歐方一些國家召見中國大使的無理做法,中方完全不接受。

一些歐洲議員以“取消中歐投資協定”相威脅,試圖逼中方妥協。英國《泰晤士報》24日報道稱,在中國實施針鋒相對的制裁之後,歐洲議會決定取消23日的中歐投資協定審議會,議員們則走得更遠,揚言要徹底破壞歐盟與中國之間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投資協議。歐洲議會第二大團體、中左翼的社會和民主黨聲稱,中國必須解除制裁才能達成協議。歐委會執行副主席兼歐盟貿易主管東布羅夫斯基斯24日也説,中歐投資協定的命運與本週爆發的外交爭端密切相關。

歷經長達7年的談判,中歐於去年底如期完成投資協定談判。在歐方,協定生效須得到歐洲議會批准。歐洲議會議長戴維·薩索裏23日發誓要對中國的“挑釁”進行報復。美國政治新聞網報道説,薩索裏告誡中國不要以為歐洲是一個“出氣筒”,但他沒有説明報復措施可能是什麼,也沒有支持取消中歐投資協定的呼聲。

《金融時報》的報道可以解釋為何薩索裏態度矛盾。該報稱,該協定能為在中國市場運營的歐盟企業打開投資機會,並避免歐盟公司在中國運營時,相對於美國競爭對手處於不利地位。具體來説,它為歐洲公司提供了可能,在有前景的領域增加產量,比如電動汽車。對於歐中相互制裁,《柏林日報》評論説,如果歐洲開始危險的螺旋式升級活動,將更具破壞性。最後只有輸家,沒有贏家。

“歐盟與美國在中國問題上建立全面聯盟存在重大障礙。”美國政治新聞網評論説,歐洲強大的親商利益集團對中歐投資協定的興趣,高於對香港和新疆問題的關注。而且歐洲委員會已經為與北京達成協議投入大量政治資本。事實上,就在布林肯試圖説服歐洲人的同一天,歐盟對華首席談判代表普拉特將在中國商會與歐盟聯合舉辦的題為“構建雙贏:探索中歐投資協定的潛力”的研討會上發表演講。

“友好的拜登先生”露出不友好面孔

布林肯“重振與北約盟友”的表態和斯托爾滕貝格對他的熱情回應,能代表美國與北約關係的全貌嗎?答案是否定的。德國《法蘭克福匯報》24日報道稱,北約希望華盛頓能在美軍是否留在阿富汗的問題上做出決定。布林肯以“美國仍在考慮”做答。該報説,即便是在特朗普之後,美國與北約的分歧也不僅限於阿富汗政策。德國《明鏡》週刊稱,24日在與德國外長會談時,布林肯要求德國停止“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否則美國不排除對德國採取制裁措施。

“友好的拜登先生露出不友好的面孔。”德國《焦點》週刊24日評論説,歐洲人對美國權力更迭歡欣鼓舞,希望跨大西洋關係重啓。但拜登的國務卿在布魯塞爾的會議上留下令人不快的信息。報道質疑,雙方關係的新開端是不是已經失敗?

俄羅斯《觀點報》評論説,歐盟失去了獨立執行外交政策的能力,習慣於美國為其做出決定。但現在,美國的“戰車”正沿着對歐洲人極為不利的對抗路線飛駛。歐洲精英的決策並非以理性和國家利益為標準,而是以斯德哥爾摩綜合徵為指導。該報稱,歐盟對其主要貿易伙伴中國實施制裁,同時對中國採取反制裁措施感到驚訝。很難想到比歐洲政客更幼稚的了。

“為什麼歐洲在任何事上都相信美國?”英國政治分析人士福迪在“今日俄羅斯”撰文説,歐盟將中國官員和實體列入制裁名單很大程度上是象徵性的,但中國回應的意願是真實的——北京絕不會在核心利益上妥協,因此它準備對西方的任何遏制企圖做出嚴厲回擊。歐洲應該記住,中歐投資協定對歐洲很有利。考慮到這一切,布魯塞爾需要做出一些艱難決定,不要再被那種裝點門面式的舉動欺騙。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143 字。

轉載請註明: 盟友不必選邊站?美國務卿歐洲行又大談中國,英學者:為什麼歐洲在任何事上都信美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