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大利亞進入衰退之際,莫里森的外交政策路線是為平息人們對與中國關係日益緊張的擔憂。
香港《南華早報》10月28日文章,原題:為什麼澳大利亞應遠離美國的對華道德征伐 澳大利亞目前存在過度反華言論,對美國帶來的利弊或美國反華政策將澳置於險境也認識不足。正如《悉尼先驅晨報》國際編輯彼得·哈徹最近所言,“美國的燈塔越來越黯淡,澳需要照亮自己的路”。
香港《南華早報》:為什麼澳大利亞應遠離美國的對華道德征伐
中國是全球最大債權國,也是近40年唯一沒打過仗的大國。中國不支持代理人戰爭,而美國參與的戰爭接連不斷。僅在奧巴馬任總統的最後一年,美國就向7個國家投下2.6萬枚炸彈。
一些反華狂熱者似乎很健忘。我們或許不喜歡中國的霸氣,但別忘了,英國19世紀就是霸凌國家,二戰後的美國也是。兩者都曾用炮艦和軍事幹預主權國家來支撐自己的霸權,而這些做法都是當代中國摒棄的。同樣,北京處理新疆、西藏和香港地區問題的方式或許不符合西方標準,但這些都是中國內部的複雜問題,有着長期的歷史和獨特背景。
美國學者喬治·凱南曾撰文討論(美國)道德和外交政策的危險:譴責中國內部事務時應保持克制,就如我們在譴責美國的種族主義、嚴重不平等和過度槍支暴力時要保持克制一樣。
無論西方人對華有何看法,中國政府讓數億人脱貧,這是歷史上人類物質福利最大規模增長的一部分。中國對聯合國維和及反恐的貢獻也比任何國家都大。若美國對華“戰爭”由某種道德律令驅動,而澳不加批判地與華盛頓一起征伐,這將是最令人擔憂的。澳應像其他審慎的亞洲國家一樣,與華盛頓保持距離,表現出自己的獨立性。(作者邁克爾·彭布羅克,曾是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最高法院法官)
日本《日經亞洲評論》10月28日文章,原題:莫里森的中國政策是在賣空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最近宣稱,其外交政策方針基於“戰略耐心和一貫性”,特別是在涉及澳最大貿易伙伴中國的問題上。所謂的“莫里森主義”意在“以澳大利亞方式管理中國問題”。在澳大利亞進入衰退之際,莫里森的外交政策路線是為平息人們對與中國關係日益緊張的擔憂。但從其政府的表現來看,絕非耐心或一貫。
莫里森(資料圖)
莫里森稱,儘管中國近來成為雙邊關係中的不穩定力量,但澳大利亞立場沒改變。事實則不然。澳《2020年國防戰略更新》以空前的戰略不確定性為由,提出增加國防開支,投資打造海上遠程導彈和進攻性網絡能力。難怪它被稱為“兩代人以來澳國防政策最鷹派的轉向”。莫里森抨擊中國的香港國安法。但他的(對外)立場並不一致。在印度的司法獨立、權利和自由受到系統性破壞時,澳卻隻字不提,因為堪培拉宣佈印度是有着共同價值觀的國家。
目前,澳外交政策由多股相互競爭的力量推動,包括分裂的官僚機構和政黨、來自中美越來越大的壓力、機會主義的總理,缺乏令人信服的政策理念來應對對華依賴這一核心挑戰。在無總體戰略的情況下,莫里森政府正艱難處理日益困難的對華關係。(作者普利亞·查克等,喬恆譯)
來源:環球時報-環球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環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