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財富》雜誌網站5月9日文章,原題:對中國實施供應鏈限制實際上傷害了美國公司
政治因素仍在影響着美國政府對供應鏈管理的思考。今年4月,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投票通過了《2021年戰略競爭法案》,其中一個條款旨在使美國公司的供應鏈多樣化,從而“脱離中國”。過去兩年來,美國政府一直在限制或禁止向中國公司出售某些美國技術。這些原本為了傷害中國的限制措施事實上正在傷害美國企業。
資料圖 東方IC
在被特朗普政府列入黑名單之前,華為是美國芯片產業最大的客户之一。該公司每年在美國的支出約為120億美元,創造了4萬個就業崗位。華為公司去年原計劃從美國公司那裏購買價值超過200億美元的零部件,但是因美國的出口禁令而無法購買。
如果這些措施維持下去,就會強烈刺激外國公司將其供應鏈“去美國化”,免得華盛頓將來把他們或者他們的供應商當成靶子。而這(對美國的)潛在傷害遠不止人員失業和企業利潤減少。
向華為出售芯片的收入使美國公司能夠為支持國家安全目標的新研究提供資金。當這種收入下降時,美國公司投資研發的能力也隨之下降。這種聯繫至關重要,以至於在美國政府考慮擴大對中國公司已經實施的限制措施時,美國國防部和財政部都提出反對,稱這會損害美國公司研發的能力。此外,美國信息技術產業理事會稱,過度關注中國公司已經使美國分析其供應鏈面臨風險的能力“短路”。
導致中美在科技領域大規模“脱鈎”的出口限制還可能會侵蝕美國的創新。特朗普政府所謂的“清潔網絡”計劃將美國與中國技術相隔絕,同時迫使美國的盟友把中國設備排除在他們的5G網絡之外。
但是把數字世界一分為二將會使技術標準“巴爾幹化”,而公司和政府需要使用這些技術標準進行跨境合作,因此這會限制他們的創新能力。即使曾經呼籲美中技術系統“適度分開”的谷歌首席執行官埃裏克·施密特也警告説,“切斷美國接觸進行有效競爭所需的思想、人員、技術和供應鏈”將破壞美國的創新。
作者安迪·珀迪為華為美國公司首席安全官,陳康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