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千里的友誼:中老鐵路開通帶來新合作前景
(經濟觀察)跨越千里的友誼:中老鐵路開通帶來新合作前景
中新社北京12月4日電(記者 劉亮)北起中國雲南省會昆明市,南至老撾首都萬象市,全長1035公里的中老鐵路在多年工程攻關和翻山越嶺的建設後終於“走到一起”。隨着中老鐵路的開通,外界對這條標誌着中老友誼的鐵路線帶來的合作前景更充滿期待。
常言道,“要想富,先修路”,交通素有經濟發展“先行官”之稱。此番中老鐵路開通一改老撾過去僅有通達泰國邊境3.5公里鐵路的歷史,其背後藴含的經濟意義不言而喻。
中央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院長張曉濤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指出,交通基礎設施促使人流、物流沿特定的路線實現空間位移,為人財物的空間優化配置和產業集聚提供了可能,對地區發展起着極其重要的作用。
張曉濤分析稱,老撾是中南半島北部唯一的內陸國家,北鄰中國,南接柬埔寨,東接越南,西北達緬甸,西南毗連泰國。隨着中老鐵路的開通,老撾有望轉地理劣勢為優勢,由“陸鎖國”變為“陸聯國”,成為聯通各國的陸上交通樞紐。
在張曉濤看來,中老鐵路開通後將通過“引進來”與“走出去”帶動老撾經濟社會發展。交通基礎設施的改善將加快其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吸引外商投資,同時新通道會帶動老撾人民、文化、產品走出去,短期看包括對採掘業、勞動密集型工業、商貿服務業、旅遊業等會產生顯著影響,從長期看,工業化、城市化、人口流動、產業集聚加快等還將帶來明顯的經濟效應。
於中國而言,這條翻山越嶺、來之不易的交通線也具有重要意義。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表示,中老鐵路的開通將有助於改善中國西南“老少邊窮地區”的交通現狀,給當地帶來經濟發展機遇之際,還給老百姓提供了與外界聯通開闊眼界的機會。
隨着中老鐵路的開通,這份合作“樣板”也將為更多國家帶來示範效應,推動形成多贏的格局。
白明指出,在中老鐵路開通的背景下,其他國家參與交通建設的積極性會有所提升。尤其明年《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即將生效,各國對貿易自由化、物流便利化程度的要求也在提升,這在未來或成為更多東盟國家與中國建立交通聯繫的“催化劑”。
在中國—東盟商務理事會執行理事長、RCEP產業合作委員會主席許寧寧看來,中老鐵路通車,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大合作成果。它不僅夯實了中老命運共同體,將兩國友好關係和經貿合作帶入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新階段,還對深化中國與東盟睦鄰友好合作,推進瀾滄江—湄公河次區域合作,為東盟經濟共同體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
“中老鐵路是互聯互通的新發展,為區域國家抓住RCEP市場開放帶來的機遇提供了便利,為打造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3.0版構建了有利條件,還對在世界範圍內共建‘一帶一路’具有示範作用。”許寧寧説。
張曉濤指出,經過八年時間,“一帶一路”以“六廊六路多國多港”互聯互通的格局已基本形成。在他看來,中老鐵路等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提高了中國與沿線國家的聯通水平,不僅能夠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還有利於改善當地與世界經濟的聯繫,融入國際分工,發揮區域的要素稟賦優勢,讓更多國家享受到全球化帶來的紅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