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冬奧會期間,北京延慶賽區將舉行高山滑雪、雪車、雪橇3個項目的比賽,以及冬殘奧會高山滑雪項目的比賽,屆時將產生21塊冬奧會金牌、30塊冬殘奧會金牌。
資料圖:北京延慶的國家雪車雪橇中心(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張晨霖 攝
“為了積累冬奧會賽事氣象預報經驗,從2017年開始每年10月到次年3月份,北京延慶賽區集合全國氣象業務骨幹,包括北京氣象局兩位副台長,山西、內蒙古等國家一些優秀的氣象預報員,進行為期五年左右的駐訓。其間緊抓每次的重要天氣,併到山上實地感受山地氣候的具體表現與預報的差異,通過不斷反覆磨合,覆盤分析,積累了一定的預報經驗,由此,對延慶賽區天氣變化情況基本有了把握。”1月4日,在北京延慶區氣象局,延慶氣象台副台長、冬奧氣象保障工作人員閆宏亮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冰雪項目與氣象條件關係密切,冬奧賽區一般地處山地,地形比較複雜,俗話説“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有時可能隔着一條溝,風、降雪、能見度都會有很大的差異。可見,賽前對天氣的研判至關重要,這樣才能使運動員、競賽組織者和賽會管理者為賽事準備打出一個提前量,保證在一個好的氣象條件下,比賽能夠順利進行。所以氣象服務是冬奧會得以順利進行的重要保障。
然而,冬奧賽事對於氣象預報精細化服務要求非常高,而我國在冬季山地精細化氣象預報服務方面經驗不夠豐富,也沒有成熟的短時臨近預報系統進行支持,這給氣象服務提出很大的挑戰。
據瞭解,在中央冬奧會工作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下,針對冬奧氣象服務,北京市氣象局成立冬奧北京氣象中心,下設一辦十組,延慶氣象服務組屬於其中一個組,共有4個團隊,核心骨幹49人,面向競賽團隊、場館羣指揮中心、城市運行指揮中心等多個需求方,承擔競賽場館和非競賽場館的預報服務、設備維護搶修,同時也承擔賽區及外圍交通運輸、森林防火、城市運行保障的多項工作。
為精準預報,延慶氣象局持續推進冬奧氣象科技研發,並取得了成果。“一方面,我們加強賽區的監測,利用天氣雷達、三維激光測風雷達技術;另一方面,在預報科技方面投入很大,研發出大渦模擬系統,對地形分辨率達到百米以下需求,同時還研究出一套短時預報系統,對氣象預報數據可做到10分鐘的快速更新。”閻宏亮介紹説。
據瞭解,在冬奧氣象綜合監測系統構建中,從2014年就開始,閻宏亮和同事們一起到海陀山“拓荒建站”,在沒水、沒電、沒路、沒有通訊的艱苦條件下,冒着大風、嚴寒和酷暑,設備儀器靠人扛騾子馱,在海陀山完成自動氣象站和天氣雷達的建設;在預報技術儲備中,2017年起組建預報團隊,每年冬天駐紮延慶,到海陀山開展實地訓練,經過5年的不懈努力,不斷積累複雜地形下的預報經驗,為保障冬奧會打下堅實基礎。2020年10月,作為雪車雪橇場地預認證活動的重點服務保障部門,閻宏亮團隊帶領氣象台24小時值守,逐小時報送氣象實況和預報信息,發佈了預認證氣象服務專報67期,高標準完成預認證活動的氣象保障工作。
“冬奧會比賽時,我們現場將每小時發佈各個場館主要點位的氣象預報,同時,外圍保障服務團隊會對核心區設備的日常巡檢,若出現故障會第一時間進行處理,並且,做好城市運行,包括交通運輸等服務冬奧會氣象的保障工作。”最後,閻宏亮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