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話題:學生被欺負老師打對方耳光 為何引來網民的一致叫好
自己班上的學生被其他班的學生欺負,班主任陳老師(女)怒氣衝衝地帶領被打學生來到打人學生所在的班級,當着全班同學的面,怒扇了打人學生5個耳光。女教師的“見義勇為”讓一方家長很惱火,甚至開出一個耳光一萬元的索賠條件,可她在網上卻受到了潮水般的點贊。這種“同態復仇”為何深受網民歡迎呢?既有“鍵盤俠”起鬨的因素,也反映了在當前社會環境下,“復仇”的本能衝動異常強烈。
要點速讀1為女教師點贊,説明很多網友還是善惡分明、嫉惡如仇的。雖説真要路見不平,未必敢拔刀相助。可一旦有英雄出手,拍手鼓掌的勇氣還是有的。2女教師打人理當受罰,但也應該被獎賞,只有這樣的老師,家長才敢把孩子託付,在“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當今之世,這種負責任的俠義精神尤為珍貴。3人們對“同態復仇”的支持度,折射了法治社會存在的問題。劇場效應:網友被爆棚的原始正義感附體
女教師幫本班學生出氣,事發廣東東莞東城民辦學校朝暉學校,目前打人老師已向被打學生及家長道歉。覆盤這起糾紛,網民點贊女教師固然有戲謔調侃之意,但背後仍是一套古老的“懲惡揚善”的普適心理。
不妨從時間順序梳理這場衝突。據南方都市報報道,7年級(8)班的學生小彬與7年級(5)班的學生小遠都是住校生。11月15日,小遠跑到小彬的班上找相熟的同學拿東西,其間與小彬發生口角。當天晚上小遠就跑到小彬所在的宿舍,扇了小彬幾個耳光。第二天晚上,小遠又來宿舍扇了他幾個耳光。目擊者説,當時小遠是直接把小彬按在牀上扇耳光的。——數一下,兩次都是“幾個”,應該是超過5個了。
被女教師打耳光的學生小遠
小彬被扇耳光的事情是同學向老師報告的。遭受如此欺凌,不清楚小彬為什麼忍氣吞聲,會不會是擔心遭受更大的火力壓制?這些畫面已足夠讓人腦補出“校園霸凌”的常規劇情。因此,耿直的女老師聽完以後“異常氣憤”,帶着小彬來到7年級(5)班將小遠也打了5個耳光。臨走前,陳老師還讓小彬打回小遠兩個耳光——小彬久久壓抑的怨氣應該可以痛快舒解了。
在如此的“懲惡揚善”劇情之下,女教師為小彬主持公道而復仇,就令人拍手稱快了。“中國好老師!”,這則簡短有力的跟帖在某新聞客户端被點贊2萬多次,排行第一。憑良心説,你想不想自家孩子有這樣的老師,受了委屈她能幫孩子出頭?沒人不想。很多網民表示“這樣的老師不多了”,更有人提議眾籌給老師交賠款,把這對父子再打一頓。這些當然都是故作誇張的網言網語,但從中可以管窺善惡的天平與人心的向背。
網民從網上觀看這個新聞故事,好比置身一個虛擬的劇場。在網絡這個虛擬劇場裏,寫報道的記者是劇本導演,製作標題、傳播推薦的網絡編輯是傳播導演,有的網民只是觀眾,有的網民編寫出了立場鮮明的跟帖,就不僅僅是觀眾了,可以稱之為演繹導演。故事本身會左右網民的是非善惡判斷,説故事的方式也會影響網民的判斷。
過去也有女教師打學生的新聞,網民高度一致地給打人女教師點踩。在網上,最容易引起一邊倒點贊或點踩的,正是這類善惡分明的事件。因為善惡分明,所以能積極站隊,而且在站隊的時候還往往以人數優勢碾壓另一方,享受集體與話語的狂歡。現實中很多人其實也和陳老師一樣善惡分明,嫉惡如仇,但真要路見不平,未必敢拔刀相助。可一旦有英雄出手,拍手鼓掌的勇氣還是有的。
這個時候就像一場網絡趕集,平靜的水面被切成兩邊,一邊站滿了人,一邊渺無人煙、寸草不生——這是人心的鏡像,説明在人們的心目中,是渴求一個“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初民世界的。
可現實世界要遠比這個理想社會的模型複雜得多,善與惡本身需要分層次甚至分維度,在善與惡的交界處還是一大片灰色地帶。善惡是相對的,也不那麼容易定論。人心渴望修剪這個世界,劃出善惡的區間以立足,所以一定需要對現實世界的善惡之爭做出旗幟鮮明的表態。與其説這是網民的調性,不如説是人心的向度,與其説是人心的向度,不如説是善與惡本身需要交戰——藉由網線和人心的戰場。
出劇場記:用賞罰分明化解耳光之爭,開啓教化大門
這件事情該如何收場?這裏提出一個建議供大家討論,那就是批評為主,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小彬被小遠打,此仇在老師主持下已報,小遠捱打已付出了相應代價,老師體罰學生懲罰過重,應該道歉(也已道歉),目前尚缺一環,那就是校長應該出面。
校長應該出手打理以下三重關係。首先,批評先出手打人的小遠——責其野蠻之過,並教育他要對打她的女教師心懷感恩,感恩她教自己重新做人,只有這一巴掌才可能喚醒其沉睡的良知。想象一下,如果帶孩子來複仇的是孩子他爸,他得到的會只是耳光嗎?遇到暴脾氣的,只怕有性命之憂。如果良知再不覺醒,將來長大了繼續野蠻,爭強鬥狠更不會有好結果。
第二,校長應該批評女教師體罰之過,體罰是教師教育無能的表現,對於其他班的學生,她更無體罰的權利,因此小遠的醫療費理應由女教師承擔。但對女教師還應該要賞——她愛護自己學生心切,情急義切,其行為雖然魯莽但沒有逸出“愛護學生”的範疇和善的心體。只有這樣的老師,家長才敢把孩子託付,在“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當今之世,這種負責任的俠義精神尤為珍貴,它對於培育學校和學生乃至社會的正氣,有春風化雨之功,應予獎賞,以彰師德,獎金為小遠醫療費的2倍以上。
陳老師目前心理負擔很大,她接下來會受到如何處理受到關注。圖為陳老師與校長的短信對話
這筆錢,如果學校財務寬裕就從校務支出,以示“德政”,如果學校財務不寬裕,就由學校向社會發起募捐——這募捐一旦發起,一定會得到天下好人積極響應的,所以收來以後付完陳老師的獎金,餘款用於設立一個優秀教師的獎金,獎勵學生心目中的中國好老師:所以這個獎一定要由學生自己來評,這是真的對學生好。
第三,對於小遠的家長,自家孩子兩次粗魯打人在先,事後被體罰還不自省,卻反咬一口要女教師賠五萬,已涉嫌敲詐勒索,校長應予以批評教育,責其悔改,否則一切按法律辦理。小彬和小遠不妨各自去驗傷,捱打的兩個孩子各自都有起訴打人者故意傷害的權利,女教師和學校也不妨起訴小遠的家長涉嫌敲詐勒索,如果道理講不通那就法院見吧。
同態復仇與法治社會:網友對復仇行為的叫好聲,折射社會的不公與法治的平庸
女教師怒打小遠耳光的做法,本質上是替自己受欺負的學生執行“同態復仇”。
復仇是一種本能,它是自我保護的延伸,有了這兩者生命才得以生存和延續。每個人心中都有復仇的念頭,所以受害人的家屬最願意幫助警方破案。因為有復仇心理,也幾乎沒見過受害人在法庭上要求從輕處罰被告。
同態復仇是一種復仇習俗。氏族、部落成員或集體在遭到外來傷害時,受害方給對方以同等的報復,以命償命,以傷抵傷。一句話:簡單、粗暴、快。執行同態復仇往往由受害者近親進行。
復仇心理作為一種存在,是可以為警方所用協助破案的。而在實際的執法過程中,有的管理者也吸收同態復仇的心理,在宣講規則和批評教育的時候,能起到出奇制勝的效果。
深圳交警治理亂開遠光燈就是一例。11月1日晚上,深圳市交警支隊開展了“嚴查遠光燈”的行動,並進行了直播。違法者先體驗自己車及其他車遠光燈照射,感受危害,之後民警現場考司機何為遠光燈,如何正確使用並進行講解,然後處罰。深圳交警這種“體驗式執法”獲得了很多讚揚,相關微博被轉發10萬次以上,網民紛紛感嘆“一分鐘太短”,瀋陽環保局官微表示,“下次查出廢氣違法排放的,就讓在煙囱口好好呼吸體驗一分鐘”,都是好幾千點贊。為什麼?因為路人受遠光燈危害久矣!
網帖幾乎看不到為遠光燈車主叫屈的,倒是有一些嚴肅媒體義正辭嚴對深圳交警予以批評。澎湃社論説得好:在法治社會,警察不能認為法律的處罰力度不夠,而且大家覺得“蠻好玩”“很過癮”就任意創設“法外處罰”。這種措施看似“有效”“酸爽”,其實可能會敗壞法治的根基。這話説得有道理,但網民其實也知道這個道理,如果不是遠光燈車主蠻不講理、沒有同理心,惹怒了路人,怎麼會得到一個“遠光狗”的罵名?每一個被遠光燈傷過眼的路人的憤怒與積怨如何排解?無論如何,深圳交警的這場秀是解決遠光燈問題的眾多答案中最得人心的一個。
如果遠光燈不能被好好治理,那麼以後遠光燈問題就會演變為私力救濟和同態復仇,比如強梁者把車主從車上拎下來,讓他看自己的遠光燈,更憤怒一點的拿石頭砸他的車,膽小的就咒他早點發生車禍。就是這樣。一切事變都是人情的事變,你不照顧別人的感受,別人不可能為你祈福。
法治與人心互為鏡像,交互進化。一個判決的尺度,會影響一類案件的消長,這是法律的生態學,如果一個法官缺乏這樣的視角,那麼我認為他只是一個條文的匠人而非法律人。以遠光燈為例,正是因為法律在這個問題上的長期疲軟,使得遠光燈車主有恃無恐,路人的眼睛因此受損而無處投訴。如果強拆受害者經常不被法律保護,那麼更多的強拆受害者只會拋棄法律,回到同態復仇的原始正義中去。法治不健全、不嚴明,也容易迫使受害者不得不裸奔上陣,同態復仇。從這個角度看,網絡上如此流行的同態復仇心理,也在折射社會不公的光譜分佈。
同態復仇是一種人類本能和原始正義,它與法治純度呈反比例關係,此消彼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