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生半年後的自主創業比例為3.8% 多為第一代大學生

  【新聞閣2015年08月10日訊】近日,《2015中國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在京發佈。本次《報告》由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和麥可思研究院共同編制,首次全面覆蓋包括民辦高職院校在內的所有獨立設置高職院校,以第三方視角將投入質量、過程質量、結果質量作為高職教育的三個“質量維度”,通過學生髮展、教學改革、政策保障、服務貢獻、面臨挑戰五個部分,以數據、圖表和案例的形式,客觀展示了中國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的現狀和軌跡,受到社會廣泛關注。

畢業生半年後的自主創業比例為3.8% 多為第一代大學生

  《報告》指出,2014屆高職畢業生畢業半年後的自主創業比例為3.8%,其中85%為機會型創業,而非生存型創業。近4年來,該比例在持續增長,2014屆相對於2011屆增長了1.6個百分點,增幅達72.7%。

  通過對高職畢業生的跟蹤調查,發現有91%的2014屆高職畢業生為家庭第一代大學生,且近4年以來這一比例呈總體上升趨勢。這説明,高等職業教育吸納了較多的家庭第一代大學生,在促進教育公平這一國家基本教育政策落實方面作出了較大貢獻。

  值得注意的是,2014屆中有52%的高職畢業生家庭背景為“農民與農民工”,且近4年來該比例呈現總體上升趨勢。農民與農民工家庭的經濟困難程度相對較大,高職院校該類生源比例上升,學生的資助需要隨之增加。

  數據表明,近4年來,“農民與農民工”家庭背景的高職畢業生比例均高於本科院校。“這説明高職學生可能更需要相對多的經濟資助、更有力的政策傾斜。公共財政如何更多更好地幫助家庭經濟困難的高職學生,值得期待,財政部領導也提出了加強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的緊迫性。”麥可思研究院副院長周凌波説。

  為此,《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指出,要“進一步健全公平公正、多元投入、規範高效的職業教育國家資助政策。逐步建立職業院校助學金覆蓋面和補助標準動態調整機制”。

  據統計,2014年,高職院校主動停招或撤銷了與地方產業相關度低、重複設置率高和就業率低的專業點數5269個,多於新增專業點數2004個,超過61.4%。就業水平較低的文秘、計算機信息管理、計算機多媒體技術、法律事務等專業布點數分別由442、288、240、149 個減少到378、263、217 和105 個,下降趨勢明顯。

  《報告》顯示,高等職業院校辦學經費首次有了國家制度保障。2014年,財政部、教育部出台《關於建立和完善以改革和績效為導向的生均撥款制度加快發展現代高等職業教育的意見》,明確規定2017年各地高職院校年生均財政撥款水平應當不低於1.2萬元。

  “當年,中央財政共下撥高等職業教育獎補資金約64億元,面對中央財政改革新政和獎補資金,各地如何落實、管理、使用,更好發揮央財資金績效,值得關注。”周凌波説。

  目前,全國共有23個省份制定了高職生均經費撥款標準。河北、河南、甘肅等省份採取“生均標準+績效獎勵”的辦法,建立與辦學規模和培養要求相適應的財政投入制度。但是,近1/3的省份仍然未出台相關政策,已經出台生均經費撥款標準的省份也存在標準偏低、撥付不到位等問題,需要及時跟上國家要求,建立穩定增長機制。

  《報告》顯示,通過對2014屆高職畢業生半年後的跟蹤調查,發現2014屆高職畢業生畢業半年後平均月收入為3200元,扣除通貨膨脹因素後,月收入為2980元,比2013屆高6.7%。

  《報告》還顯示,高職生畢業3年後月收入增長明顯。 2011屆高職生畢業3年後(2014年)月收入為4812元,比畢業半年後的月收入增長了2330元,增幅為94%。(新浪教育)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16 字。

轉載請註明: 畢業生半年後的自主創業比例為3.8% 多為第一代大學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