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某個粗鄙低俗的事,一定要弄個虛頭巴腦的名稱,以金光閃閃的形象示人,那一定是為了讓粗俗低俗的事能夠暢通無阻。據説,現在大學生不少投身陪伴經濟還有虛擬戀人,大體就是將粗鄙低俗之事打扮着光鮮亮麗的結果。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這是孔聖人總結出來的道理,當然是很有道理。
如果是正經事大好事,冠以一個正當美好的名稱,使其大行其道,當然就顯得非常必要。而世間之事是如此的複雜甚至有些詭譎,有些不正經的事,不很好甚至是很不好的事,為了使其大行其道,也可以冠以一個正當美好的名稱,這就很值得警惕了。
對於陪伴經濟,對於虛擬戀愛,大體上可以作如是觀。
陪伴經濟是什麼?簡而言之,就是閒而無事而找人聊天打發時光。
如果是一個七老八十的空巢老人,在家孤獨無聊悶得慌,那找人聊聊天,以解寂寥,當然是可以理解的。然而,這樣的空巢老人,會找大學生“陪伴”麼?應該是不會的。因為,很難聊到有共同點的話題,根本聊不起來,硬要聊,對雙方都是折磨,甚至可能到打死都不聊的地步。
那麼“陪伴經濟”,一眾大學生參與其中,陪人聊的大學生,找人聊的是什麼人呢?肯定不是老年人。中年人,而又空虛無聊,以至於要花錢找人聊天,那是什麼人呢?
再者,找人聊天,僅僅是聊天麼?或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吧。要不然,看看陪人聊天的大學生,是不是以女學生居多?或許,也有男大學生。但總體上來説,這個“陪伴”雙方,應該是異性之間進行吧。男的陪伴女的聊,女的陪伴男的聊,是不是這樣?
而且,這“陪伴”與“虛擬戀愛”,是不是兩個相互關聯的不同層次?陪伴聊天再進一步就上升到“虛擬戀愛”,這是完全可能吧?
如果“虛擬戀愛”,再進一步,是不是還有更現實的發展呢?這也是完全可能的事吧。
如此一來,“陪伴經濟”也好,“虛擬戀愛”也罷,真正的推動力是什麼?
嘿嘿,“陪伴經濟”或是“虛擬戀愛”,都不要説得這麼好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