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單獨對華採取強硬手段都無效的情況下,一些國家似乎要組成“失敗者聯盟”,試圖靠抱團的方式來挽回點面子。
據外媒7月9日報道,澳大利亞首腦莫里森和日本首相安倍舉行視頻會談。外界認為,儘管事後的聲明裏沒有提及中方,但幾個主要議題其實都是圍繞對華關係展開:
1、干涉港區問題,表達所謂的“重大關切”。
2、雙方同意在抗擊疫情方面進行合作。
3、提升軍事合作,繼續就《訪問部隊地位協定》進行談判。
4、日本和澳大利亞一致支持東南某島成為世界衞生大會的觀察員。
5、重申2019年9月美日印澳4個國家舉行“四方安全對話”(QUAD)的重要性。
6、重申要推動相關國家在年底前簽署RCEP,並努力説服印度重新加入。
其實值得注意的是就是這第4點。安倍早在數月前就在國際場合妄稱要推動“寶島”參與世界衞生大會,而且還拿出了種種冠冕堂皇的理由作為支撐,但卻遭到國際社會的無視。
這次澳方第一次迎合安倍的關於WHA接納某島的觀點,可以説是日方終於在美國之外找到了一個“知音”。此前,美日兩國的呼籲並未在國際社會獲得多少回應,也讓東南某島自詡“抗疫南波萬”的信心受到很大的摧折。這次澳方也加入進來,無疑會讓分裂勢力又開始興奮。
無獨有偶,據《印度快報》7月12日報道,新德里方面將委派新的“駐台北辦事處代表”。這名“代表”以前是專門負責處理印美關係的資深人士。
在邊境發生衝突大約1個月之後,印方此舉明顯帶有某種“曲線對抗”的意味。儘管雙方達成了脱離接觸等一些協議,但印方顯然認為跌了臉面,要從其他地方找補回一點。由此可見,新德里方面不能從軍事上採取主動進攻的報復性手段,只好尋找能夠以較低成本讓對方感覺到痛的方式,也算是“慫”的最新一種表現了。
日本、印度、澳大利亞3個國家紛紛在這個問題上靠攏美國,莫里森還公然呼籲國際社會更多成員加入它們的行列,顯然是又一波對華施壓的開始。
對美日印澳的小動作,當然要重視,同時也要認識到:凡是到了不得不打“台-灣-牌”的地步,其實就意味着已經基本上無計可施了。
以澳方為例,前不久氣勢洶洶地聲稱要為港人提供庇護和簽證便利,結果澳大利亞代理移民部長阿蘭-塔吉在7月12日做出補充:不保證所有來澳港人都有永久居留權。前提是必須通過“品格測試”和“國安測試”。
可以説,澳方與英國一樣,都耍了個雞賊。聽起來是在給渣滓們加油鼓勁,仔細一看,鬧了半天還是要把這些渣滓篩出去,不讓它們入境。原來搞破壞的渣滓在哪個國家都不受歡迎,西方只是把它們當炮灰而已,決不許它們來到本國領土上,怕髒了自家的地。
由此也可見澳大利亞等國基本已經黔驢技窮,這點把戲根本不夠瞧的,只好打出最後的“底牌”,以為能夠起到一點作用。
實際上,不得不説,除了美國,其他任何國家都不具備打這張牌的能力,甚至連上牌桌當玩家的資格都沒有。無論是澳大利亞還是印度,其實都是二三流的貨色,只是“幫閒”和僕從,真正要嚴肅對付的是美國。
按照美方的評估,真到了開戰之時,澳大利亞也只能出動2架戰鬥機。至於日本和印度,則要思考後果。這一思考,也就不用參與了。
歸根到底,拿東南某島説事,只有美國夠格,而日本、印度、澳大利亞的裝腔作勢只不過是沒招可用的情況下不得不臨時使出“慫招”。
但是,當這些貨色都敢動用這張牌時,也相當於給我們提了一個醒:武力統一這件事,能不拖就不能再拖,因為拖來拖去,夜長夢多。
當斷不斷,必受其亂。“港區國安法”的施行證明,只要你強硬起來,那些平時聒噪得厲害的西方國家,其實也沒有什麼有效的手段,迄今為止都停留在恐嚇的層面。由此可見,只要下定決心、速戰速決,西方可能會制裁一下,但最終還是會為商業利益而選擇恢復正常關係。統一大業,只爭朝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