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黨員豬倌”孫潭林

由 濮陽南煙 發佈於 綜合

“要保持圈舍清潔乾淨,外來販運車輛要遠離圈舍,外來人員也儘量不要進圈舍……”這兩天,甘肅省隴西縣碧巖鎮萬山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孫潭林出牛棚進豬圈,給村民們講解着防疫知識。

從貧困户到致富帶頭人,孫潭林這個“黨員豬倌”一心想讓村民們都過上好日子的初衷從未改變。

今年41歲的孫潭林小時候家裏窮,1996年初中畢業後考上高中的他,因交不起學費不得不外出打工。

在民勤的沙漠裏種瓜,在西寧的鑄造廠翻沙,在塑料廠粉料,在磚廠當過裝卸工……在一次隨車送磚的途中,貨車發生意外後,險些喪命的孫潭林決定返鄉。

2009年,孫潭林回到了家鄉,卻為生計犯了愁。好在他突然想起打工時租房房東是養豬的,經常給他講的養豬知識他還沒忘,便做出了養豬的決定。

説幹就幹,孫潭林立刻修了簡單的土豬圈,購買了4頭母豬。第二年產了40頭小豬仔,賣了1.5萬元,這讓全家人樂開了花。

嚐到甜頭後,本想擴大養殖規模的孫潭林還未來得及實施計劃,就受到了致命的打擊,他的20頭豬感染了口蹄疫,因救治不及時,最後僅剩1頭母豬,5頭仔豬。

眼看着要好起來的光陰,一夜之間又一貧如洗,還負債累累,他和全家人備受打擊。

幾天後,看着年邁的父母,患病的妻子,幼小的孩子,孫潭林知道他不能倒下,這一個6口之家還要靠他養活!

於是,孫潭林開始尋找失敗的原因,除了土豬圈的基礎設施差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他沒有專業的養殖技術。找到原因後,他開始積極通過培訓和請教專業人員學習養殖技術與防疫知識。

2013年,孫潭林家被納入了建檔立卡貧困户。在幫扶幹部的幫助下,他貸了5萬元精準扶貧專項貸款,改擴建了150平米的水泥圈舍,購買了6頭母豬,還通過到户產業項目引進了2頭基礎母牛。

為了解決飼料問題,孫潭林流轉了鄰居閒置的20畝土地,種上了玉米,又流轉了10餘畝地,種上了黨蔘和黃芪。

“2017年,我光賣仔豬就收入了5萬多元。”孫潭林説,他的境遇逐漸好轉。在幫扶幹部幫扶過程中,他越來越強烈地感受到“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是富”的道理。

“作為一個身強力壯的年輕人,我要為家鄉做點事。”孫潭林暗暗做出了這樣的決定。

“黨是為人民服務的,我也要為鄉親們服務。我要入黨!”2013年,生活日漸改善的孫潭林向村黨支部遞交了入黨申請書,2015年,孫潭林入了黨。

聽説村裏要搞養殖合作社,孫潭林找到村幹部,申請加入農民專業合作社,把自己的養殖經驗與技術分享給大家,帶動鄉親們一起致富。他白天在合作社幹活,晚上學習各種養殖技術,一刻都不鬆懈。

2019年1月,孫潭林當選為村黨支部書記,7月又擔任了合作社法人,這給他提供了更廣闊的平台。2019年9月合作社購進了仔豬40頭。到臘月時,結完飼料款,還為村集體分紅1萬元。

“我從去年10月到合作社打工,收入了9000元!”萬山村建檔立卡貧困户孫鳳麗説,因父親卧病在牀,無法外出務工的她在家門口找到了穩定工作,既能照顧父親、料理農活還能有一份收入。

“我去年養豬的純收入了5、6萬元!”貧困户劉吉堂説,他是合作社帶動起來的養殖典型,以前養豬,因為沒有文化不懂養殖技術養不好。去年以來,他跟着孫潭林學技術討經驗,去年出售了60頭仔豬,出欄了10頭肥豬,日子越過越好了。

2019年,鄉親們通過養殖走上了富裕路,萬山村也實現了整村脱貧。

“合作社現在有10頭能繁母豬,預計到年底可為村集體經濟創收5萬元。”孫潭林説,今年4月份,村委會決定擴大養殖規模,養豬場二期工程基本完工,吸納了10多名貧困羣眾就近務工,幫助他們增加了收入。

“只要有人窮志不窮的信念,我們就能用雙手創造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孫潭林説,他會努力和萬山村村民一起走向美好的小康生活。(經濟日報記者 趙梅)

來源:經濟日報新聞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