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把別的孩子弄傷,這位媽媽不打不罵只用一招,孩子再也沒犯

如果孩子犯了錯,怎樣才能讓孩子長記性的?很多家長的觀念是:這還不簡單,就狠狠地打他一頓,保證他不會再犯。但是從兒童心理學的角度來説,家長用打罵的方式懲罰孩子,看起來好像孩子屈服了,但只是因為他害怕,並沒有從源頭上解決問題。關於這個問題的解決辦法,閨蜜的做法值得借鑑。

孩子把別的孩子弄傷,這位媽媽不打不罵只用一招,孩子再也沒犯

前幾天閨蜜家調皮的兒子在跟別的小朋友一起玩時,不小心推了一下對方,很不幸的是對方沒有站穩趴到地上,牙齒傷到嘴唇,當時就流血了。孩子看到這個狀況嚇壞了,本來以為媽媽肯定會打罵自己一頓。但是當時閨蜜讓兒子一起幫忙帶着受傷的孩子到診所治療,然後對對方家長誠心道歉説:孩子不懂事,我們當家長也要負責,有什麼問題我們解決。事後還專門帶着兒子拿着水果到對方家裏一趟,表達自己的歉意,而後來兩個孩子關係變得比之前更好了,而閨蜜家的兒子在跟別的孩子玩的過程中反而具備了安全意識。為什麼閨蜜沒有打罵孩子,孩子反而表現好了呢?具體原因表現在以下兩方面:

家長對待孩子的態度,影響孩子對家長的信任感

孩子會不會信任自己的家長完全取決於家長對待自己的態度,在面對問題時,不是先指責打罵,而是先弄清楚事情的原委,更能維護孩子對家長的信任。而如果不分青紅皂白,先打罵孩子一頓,只會瓦解孩子對家人的信任,在不信任家長的情況下,家長無論做什麼、講什麼道理孩子都不會聽了,所以,犯類似的錯誤只是為了挑戰家長的權威。

孩子把別的孩子弄傷,這位媽媽不打不罵只用一招,孩子再也沒犯

而閨蜜在處理孩子之間的事情時,並沒有氣急敗壞地先打罵孩子,而是先帶孩子處理問題,然後仔細瞭解事情的緣由,知道自己的孩子並不是故意的情況下,並沒有指責孩子“為什麼你那麼不小心”,而是用自己的行動向孩子表明:家長相信你不是故意的,也相信你下一次一定會注意的。

正是因為家人信任自己,孩子自己內心的尊嚴會要求他下一次注意同樣的事件不會發生,所以才會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孩子把別的孩子弄傷,這位媽媽不打不罵只用一招,孩子再也沒犯

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家長需引導示範,打罵並不能很好解決

同時,想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大人首先要做好引導和示範,在面對問題時,不是指責對錯,而是以最快的速度解決問題,跟對方家長道歉,承認家長的疏忽,這樣的態度也會讓孩子更明白勇敢承擔責任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打罵孩子只會讓孩子跟家長產生牴觸的情緒,並不會學會如何承擔責任。

從以上兩方面來説,這位媽媽的做法還是挺明智的。孩子犯了錯,你有沒有更好的處理辦法?歡迎大家談論!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57 字。

轉載請註明: 孩子把別的孩子弄傷,這位媽媽不打不罵只用一招,孩子再也沒犯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