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上海市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牽頭的一項重點任務——兒童友好社區創建,正在加快推進。到今年底,本市至少要建成50傢俱有示範效應的兒童友好社區示範點。
何謂兒童友好社區?作為兒童友好城市概念的延伸,兒童友好社區內涵豐富,不僅要提供滿足兒童需要的文娛體育設施、教育空間,更着眼於推動孩子們積極參與社會治理、社會實踐,終極目標是為了讓兒童生存環境更友好。
與此同時,兒童友好社區標識今天正式公佈,該標識雛形由一位年僅10歲孩子設計創作,經過專業設計師的修改而成。標識象徵着“兒童友好”,其內涵包括快樂、健康、友愛、成長、安全、學習、參與、權利。
自去年7月開始,滬上部分街鎮就率先“試水”兒童友好社區創建,上海已經有84個街鎮申報創建兒童友好社區並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並且這些街鎮已逐漸摸索出了適合本社區特點的兒童友好社區建設模式。在空間資源捉襟見肘的徐彙區,長橋街道搭建了多功能綜合體,從而實現社區資源利用最大化;湖南街道利用自身特質,設立了一批適合兒童參與的文化項目;斜土街道與田林街道、漕河涇街道則連接各種社會力量,用課堂吸引着家庭多方位參與。
螺螄殼裏做道場”,多功能綜合體實現社區資源最大化
想要在寸土寸金的中心城區找到兒童專屬的一片地,何其難也。於是,實現資源利用最大化的多功能綜合體成了不少社區首選。坐落於徐彙區長橋街道的社區文化中心,近200平方米的空間被打造成為適合兒童活動的區域。圖書館位於四樓,孩子們可以找到有趣的繪本,坐在特製的凳子前認真閲讀。與圖書館相接的一處室外平台,被打造成“小花園”,可以進行綠植科普。圖書館外,還連着一間樂高教室,工作日安排親子課堂,週末特別用作民俗教室。
兒童友好社區並不意味着只將相關服務設施面向孩子開放。每天下午3點半,正是社區文化中心廣場最熱鬧的時候,教練會帶着孩子學習跳繩。入夜後,這片空地會還給跳廣場舞的中老年居民。
教育資源,是徐彙區最為豐厚的“財富”,在創建兒童友好社區時打造了一條“學校 社區”的路徑,讓資源實現最有效利用。社區文化中心的跳繩課程,同樣來自於學校。從匯成幼稚園到向陽育才小學、徐匯實驗小學,再到圓南中學,將優秀的跳繩教練配送進學校,組織“繩採飛揚”寒假冬令營、愛心暑託班等活動。這些創意思路,全部來源於社區智慧。
據長橋街道婦兒工委主任楊曉曄介紹,“1 32 N”,這是長橋街道謀劃兒童友好社區的核心,以社區文化中心為起點,在32個居民區建立小型的兒童活動點,並與包括上海植物園在內的公共空間合作,形成由點及面的輻射,體現了“一中心多站點“的創建要求。
用文化活動串起孩子與過去的精華,連接世界與未來
除了讀書、搭積木、學手工等基本課程外,滬上社區紛紛利用現有資源展現獨特魅力。以文化為基石,更能體現這座城市的底藴。
位於徐彙區東北角的湖南街道,是“網紅打卡點”——彙集了老洋房、馬路、歷史文物。因此,該街道在建設兒童友好社區時,就以文化活動作為主打產品,實現兒童與社區雙向融合。
▲“小克勒帶你兜馬路”資料圖
“這座房子裏曾住着孫道臨與王文娟。”關於武康大樓的介紹,是10歲的徐婧萌去年夏天背了無數遍的內容。她的聽眾,是遠道而來的大哥哥與大姐姐,他們聽得越認真,小姑娘講得也更順暢。“小克勒帶你兜馬路”是湖南街道面向兒童推出的“金字招牌“,原本來自於社區熱心居民,通過自主涉及路線,讓社區兒童傳播老房子的歷史。“小朋友講老故事”,更多的是為了文化傳承,在他們展示自我的同時,可以對歷史多一份熱忱。
其實,兒童也是搭建城市之間的最佳橋樑。接待的隊伍中,有許多來自香港、澳門的遊客,孩子們稚嫩的話語無疑令氣氛更加温馨。
湖南街道在推動兒童友好社區建設的過程中,將文化深深烙印其中。文化中心內,特地開闢了專用戲曲與聲樂教室,與高校形成資源聯動。在娛樂的同時,將文化教育滲透其中,從而為孩子的成長打下基礎。
“小手拉大手”,孩子與家長在參與中共同成長
兒童友好社區不僅僅是兒童參與,同時也牽動着家庭。“小手拉大手”,才能繪製成幸福、美好的圖景。
“怎樣能讓孩子們又玩又學?”這是豆豆公益發展中心創始人“頭頭”一直思考的問題,四年前生完孩子的她同幾名社區志願者共同成立了團隊,致力於打造“親子繪本閲讀課程”。孩子們不僅能在課堂上讀繪本,更能通過老師的引導演出來、講出來。繪本閲讀並不是兒童一個人的遊戲,家長的參與更是“頭頭”的關注點,她在活動設計中特地點出家長參與。漸漸地,一個又一個家庭在豆豆公益發展中心完成了課程,孩子更活潑,家長更能發現自己家“熊孩子”的閃光點。正是這樣,徐彙區漕河涇街道與豆豆公益發展中心展開合作,聯動中為孩子們打造更好的社區環境。
倘若讓兒童參與到社區事務中,那將會平添更多的“歸屬感”。來自徐彙區斜土街道的馬奕萱則發現自己開始關心身邊事。“前一陣子我看到小區施工的地方有個缺口,一下雨總是漏水,影響居民生活。”馬奕萱過去不理解在業委會工作的母親為何總是很忙,直至參加了不少社區專為兒童開設的“議事”活動,潛移默化地像母親一樣操心所在小區、社區的大小事。跟着居委幹部做“小巷總理”助理,體驗一天工作、參加社區實踐活動等等,都是斜土街道的創意之舉,為的就是讓兒童能夠開始愛上社區,健康成長。
作者:佔悦
編輯:周淵
責任編輯:張懿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