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五,土耳其簽署命令,把位於伊斯坦布爾的聖索菲亞大教堂博物館更改為清真寺,消息一出,引發國際社會多方反映,那麼為啥一座博物館更改用途會引起如此大的反響呢,我們從下面幾個方面説起:
聖索菲亞大教堂的建造者拜占庭帝國,是羅馬帝國的直接繼承者,也就是東羅馬帝國,其在整個歐洲有極其崇高的地位,其文化等至今對歐洲產生深遠影響。
聖索菲亞大教堂的名字意為希臘語上帝的智慧,也就是聖智大教堂的意思,聖索菲亞大教堂有1500年的歷史,第一次建造於公元360年君士坦提烏斯時代,第二次是迪奧多西二世於公元415年建造,曾經多次被毀,公元532年處於極盛時代的東羅馬帝國查士丁尼大帝將其重建,成為此後近一千年整個世界最大的教堂,並作為東羅馬帝國東正教的最高宗教領袖君士坦丁堡大牧首的聖座存在一千多年(東正教同時也是東歐多國烏克蘭,俄羅斯,保加利亞,羅馬尼亞的主要宗教),奧斯曼帝國蘇丹穆罕穆德2世攻佔君士坦丁堡並把大教堂改變為清真寺為止。其地位如同耶路撒冷的哭牆或者麥加或者梵蒂岡一樣,對東正教有非常大的影響力,在其作為東羅馬帝國正教聖座一千年來一直都是世界正教會的焦點。
在奧斯曼帝國把君士坦丁堡攻佔並徹底消滅了綿延一千多年的東羅馬帝國,又把君士坦丁堡東正教聖座所在地聖索菲亞大教堂變成清真寺之後,這一舉動深深影響和觸動了歐洲以羅馬文明和君士坦丁堡文化為源流的歐洲世界很多年,成為整個歐洲一個深深的遺憾。在20世紀奧斯曼滅亡之後土耳其第一任總統凱末爾把索菲亞大教堂由清真寺改變為博物館,成為一個多元文化和宗教共存的人類文化展示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