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禁59款中國app、民眾抵制“中國製造”、對中國產品施加關税壁壘等一系列情緒化的“反華”操作後,印度又躍躍欲試,想要“搞事情”了。
這次,他們將矛頭對準在了修路上。
印度交通部長尼丁·加德卡里(Nitin Gadkari)宣佈,印方將禁止中資企業在印度參與道路建設項目。
“我們將不會允許中國企業進行道路建設。我們堅決主張,如果他們(中國企業)通過合資的方式參與道路建設,我們也不會允許。”加德卡里週三對記者説。
他還補充稱,將進一步採取措施限制中國投資者參與未來的企業招標。
加德卡里稱自己已經批准了這項政策,並且指示公路部部長吉達·阿拉曼(Girdhar Aramane)重新修訂項目招標規則,以便更多的印度公司能夠參與到投標中來。
加德卡里介紹,這項禁令的出台旨在鼓勵更多的本土公司競標大型基礎設施項目。
然而,據“今日俄羅斯”報道,這一新的禁令並不會產生什麼大影響,因為目前印度僅有少數的公路項目有中資企業的參與。
如果印度需要他國的援助才能完成相關項目呢?加德卡里宣稱:“就算印度仍然需要尋求外界幫助,那也不會是來自中國。”
印度國家公路管理局(NHAI)已經中止了一家中國公司在“德里-孟買走廊”其中一段公路建設的投標進程。有消息來源稱,該投標極有可能被取消。
在微型及中小型企業(MSME)領域,印度也要出手。加德卡里放話稱,“我們將開發替代技術,降低成本,使我們的產品更有競爭力,這樣我們就不需要從中國進口商品了。”
加德卡里的設想很美好,但現實卻是殘酷的。
國際社會和印度國內理性的聲音都認為,印度的這一系列“反華操作”,最終只會傷害印度的企業和消費者。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教授、南亞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民旺在接受採訪時稱,印度的操作是“殺敵八百,自損一千”,中國企業給印度帶來了本國找不到的大量投資,給印度帶來了新技術,創造了就業機會。只有兩國企業加強合作,才最符合中印兩國利益。
趙立堅資料圖
針對印度近日出台的一系列針對中國的政策,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6月30日強調,中國政府一向要求中國企業在遵守國際規則和當地法律法規的基礎上開展對外合作,印度政府有責任根據市場原則維護包括中國企業在內的國際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中印兩國在務實領域的合作是互利共贏的,這種合作格局受到人為損害,實際上並不符合印方自己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