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陳情令》曾以為山高水長, 來日方長, 殊不知三旬過場, 人走茶涼

由 宮繼梅 發佈於 綜合

來時的路,激揚青春,瀟灑不羈,眼裏是碧波浩淼,遠方是雲捲雲舒。因為心裏有夢,便覺走路帶風,姿態飛揚。

那時的自己,視人生驚濤駭浪為微漾無瀾,視飛濺的浪花為行走的點綴,就這樣浩浩湯湯、無所畏懼地迎向遠方。

然不久後迎面襲來的苦楚,帶着深深的絕望瀰漫開來,像是告訴自己一開始想的太過簡單和容易。

關於追夢的這些事情,倏忽往來,冥冥之中似有定數,其定數里面又充斥了關於遠方里的那些不可預知的情誼和足跡。

如同發生在魏無羨身上的所有,包括初心的堅持、藍忘機的守望、親人的相繼別離和人生各色的苦楚。

他在奔赴的旅途裏,從未停止腳步,一心堅持,眼裏留着淚,心裏持着痛,帶着自己可以觸及的絲絲美好,像蝴蝶翻飛一樣,在自己充滿奧秘的人生裏,橫渡滄海,揚帆起航,勇往直前。

不知從何時開始,那個“鋤奸扶弱,無愧於心”的夢逐漸成型,在雲深不知處得以宣之於口。

此時的他,少年風采動人,不懼前路,以為做好自己,做到自己,便能無愧,便能實現那個看似簡單又純粹的夢。

這時的他,眼裏有光,自有鋒芒,如之歌詞所説“少年自有少年狂,身似山河挺脊樑,敢將日月再丈量,今朝唯我少年郎,敢問天地試鋒芒,披荊斬棘誰能擋,世人笑我我自強,不負年少。”

如此之歌詞,描繪了那時還未經歷温氏苦難、玄武洞遭遇、剖丹之痛、亂葬崗生死之劫等一系列後續展開的人生苦難的美好無憂的他。

比之後來一一經歷的死劫,關於他心裏的夢和有師姐、江澄以及他未來一直在一起的期盼,所有的美好好似可以觸手可及。它到來的一刻,只是山高水長、來日方長,好像是可以堅持就可以守望到的未來。

可這樣自由暢想的未來,被緊跟在後的痛苦打破,且這相繼而來的痛之切,殤之深,以劇目的方式,一幕幕的交替上演,讓之悲喜交加,有或是悲從中來。

這個關於他人生永恆而亙古不變的主題——苦痛,隱約可見的與他的內心對抗,生出一片荒涼和茫然,而他唯有拼盡全力,捕捉其盡頭裏可能存在的温暖和希望。

他這經過日復一日的累積的人生波瀾,終是在夢醒時分,滿眼淒涼和荒唐時,鑄成了不夜天那個不可逾越的痛殤。

從此刻開始,曾經那般暖人心扉的場面,暗香怡然的心緒,關心備至的呢喃,於一轉眼之間,隱匿蹤跡,不見身影,唯有一股悲慟的情緒瀰漫開來。

原來對於“我曾以為山高水長,我們來日方長,何須路遙馬亡,殊不知三旬過場,人走茶涼,終究不過是大夢一場,夢醒時分,滿眼淒涼,滿是荒唐”這句話的理解,在此刻得到了印證和事實的真相。

那些從過去到現在,一直想要庇護的人,追尋的夢,以這樣殘忍的方式告訴他,所有一直以來的期盼和願望,關於這一路的行走和遭遇,無須路遙馬亡,且三旬過場,便已人走茶涼,如夢一場,且在夢醒來時,滿眼淒涼,滿是荒唐。

這師姐的死、世人的指責、江澄的恨,還有温氏旁系的死亡,每一件事的終點,每一個人的離去,都好像在告訴他,像是噩夢一場。

這場夢,別人都醒了,只有他一個人在夢中遲遲醒不過來。他的那一下墜,又似好像他所可以能醒過來的一種方式,讓這世間的浮華,以他的結束帶着塵埃散去,給世界一個平靜。

這樣光彩奪目的少年,堙沒終是可惜,幸好16年後,歸來仍是少年。

16年的時間裏,他學會了淡看人生路,懂得了如何淡然地看世界,他努力地活着,簡單的追求,在這薄涼的世界裏覓得一席之地,同知己攜手同行,不忘初心,得之始終,不負時光,不負等候的情誼。

其實啊,人生在世,在紅塵阡陌之間前行,勢必會有許多擦肩,也會錯過很多,留下許多遺憾和傷悲,但我們何不巧妙地避開塵世喧囂,獨得內心灑脱,自由看歲月婉轉,肆意聽流年如歌。

此後餘生裏,關於重逢擦肩、相遇離別的情節到底又會如何上演,我們不得而知,且隨緣隨塵。

不必懼怕,也不必傷感,所有覺得該堅持的繼續堅持,哪怕後來滿眼淒涼,人走茶涼。而且人生的道理告訴我們,每個人的人生總有山花爛漫時。

魏無羨一世苦難後,不也是一如既往地堅持心裏的選擇嗎?

屬於他的歲月靜好,時光清淺,不也在阡陌之間、花木飄香中,站在時光的重生路口,看到了藍忘機,拾起了那個鋤奸扶弱、無愧於心的夢嗎?

所以不要悲傷往事淒涼,不要懼怕前路漫漫,更不要遲疑你認為正確的選擇,做好自己就好,做好自己,該屬於你的美好終會一一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