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名日美政府消息人士29日透露,剛剛於28日宣佈辭職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擬於31日同美國總統特朗普舉行電話會談,現已展開協調。
據共同社29日消息,預計安倍屆時將直接告訴特朗普,自己因確診宿疾“潰瘍性大腸炎”復發,不得不在任期中途辭職一事。他還可能會向特朗普表達希望與日本繼任首相也維持日美緊密合作關係。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於28日對安倍晉三辭職一事,“致以最崇高的敬意”,表示遺憾並計劃給安倍打電話,與此同時,他向媒體強調自己和安倍是“非常好的朋友”。
頗有意思的是,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在白宮回憶錄中曾如是描述兩人的私交,在特朗普與“世界各國領導人之間,私人關係最好的就是安倍”,他們“即是高爾夫球友又是同事”。不過博爾頓指出,隨着鮑里斯·約翰遜於2019年成為英國首相,特朗普和約翰遜的關係也達到了上述“境界”。
毋庸置疑,所有的私人關係都服務於國家利益。
28日早些時候,特朗普政府高官接受共同社採訪時對已經放出口風但還未正式官宣辭職的安倍表達了讚許:“他與特朗普總統一起,讓日美同盟和兩國關係總體上變得前所未有的牢固。”
該官員表示,美國政府對安倍作為日本連續在任時間最長的首相,表現出的“傑出領導力”表示感謝。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是現行日美安保條約簽署60週年。安倍曾於1月舉行的紀念儀式上表示,“日美安保條約是不朽支柱”。據悉,日美安保條約於1960年簽署。條約內容規定,當日本受到別國武力攻擊時,美日將作為“共同的危險事態”採取行動,同時日本有義務向美軍提供相關基地設施。
不過,由於特朗普對該條約的態度表現消極,且雙方面臨駐日美軍防衞費分攤問題,共同社此前報道稱,日美同盟可能發生變化。
在官宣辭職的記者會上,安倍將日美安保政策作為在任期間“沒有得到很好解決”的問題之一提出。
然而,作為美國亞太同盟體系中的“北錨”,日本展現出對美國“印太戰略”較高的配合度。
據香港《南華早報》29日報道,前述官員稱,美日兩國已經“顯著”推進他們關於構建自由開放印太區域的共同願景,美方“將與安倍首相的繼任者攜手,進一步加強兩國關係,推進共同的目標。”
2017年11月,特朗普在東亞之行中宣示“印太戰略”成為美國新政府的亞太戰略。美、日、印、澳是該戰略的核心四國。其中美國是“盟主”,日、澳在美國亞太同盟體系中被稱作“北錨”和“南錨”。
然而事實上,安倍是“印太戰略”的最先提出者,也是最為積極的推動者。分析指出,安倍和日本民眾根深蒂固的不安全感、憂患意識,來自其民族性格和歷史文化深處。由此認為,美國的保護傘是日本國家安全的基石,為了拉住美國、籠絡特朗普,日本必須積極跟進甚至牽引“印太戰略”的實施,這在日本被當成確保國家安全的“救國偉業”。
而美國實行“印太戰略”的目標,是在印太區域,採取包括政治(價值觀)、外交(拉幫結派)、軍事(軍演、軍售等)等綜合手段,以維持、確保和鞏固其霸主地位。
時至當前錯綜複雜的國際形勢當口,美方公然籌劃所謂“四方會談”。
據路透社報道,特朗普的國家安全顧問羅伯特·奧布萊恩(Robert O'Brien)28日對智庫大西洋理事會表示,美國計劃在今年9月和10月與來自日本、澳大利亞和印度的高層進行所謂“四方會談”(Quad)。奧布萊恩稱,他本人可能將於10月在夏威夷與其他三國的官員會晤,國務卿蓬佩奧將於9月和10月同上述三國的外長會晤。
有分析指出,對於目前在爭取提高國際地位的日本而言,如今正站在國際戰略的十字路口,此後究竟轉向何方,或是維持現狀,還有待觀察。
編輯:蘇展
圖源:法新社
責任編輯:施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