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受疫情以及其他因素影響,澳大利亞不可避免地出現了經濟危機。為了順利度過難關,澳大利亞想出的解決辦法是加深同英國的經貿合作。據澳貿易部長伯明翰透露,
目前澳英的自貿協定談判已經正式啓動。莫里森對此坦言,儘管如今澳洲失業人數已經突破了80萬人,5月份的失業率創下了近20年以來最高,但所有人都將在黑暗中重見曙光。
外界普遍認為,澳大利亞將希望寄託於英國市場,
不準備指望中國了
。不過與澳洲政府相比,澳大利亞民眾對此卻有些悲觀。原因主要是澳中關係的緊張,很可能導致澳洲對華出口受限,這會讓原本經濟拮据的澳洲雪上加霜。
根據數據顯示,目前澳英貿易額為300億,若能達成自貿協定必能提振澳英經濟,緩解兩國的出口下行壓力。然而,一些澳大利亞專家卻提出質疑。他們認為,即便澳大利亞與英國達成自貿協議,但在疫情環境下,短期內兩國貿易總額也不會有極為顯著的增長。而且即便澳大利亞開始加強與印度、越南等國的貿易合作,促進澳洲對外出口,但與對中國出口相比,這些國家很難在短期內取代中國。
要知道僅去年,澳大利亞對華出口就超過了1600億澳元,並且還在持續增長。可如果為了迎合美國,反覆對華挑釁,註定會影響到澳大利亞自身的利益。哪怕與英、印、越等國達成類似自貿協議,也很難填補在中國市場上的損失。
對此,有澳大利亞有識之士表示,澳大利亞的國際地位需要依靠美國來支撐,可澳大利亞的經濟卻要依賴中國。得罪了美國,澳大利亞在國際上會被孤立,可得罪了中國,澳大利亞的經濟只會每況愈下,而美國卻不會拿錢來幫助澳大利亞。
所以在中美關係中,澳大利亞其實誰也得罪不起,也要盡力避免得罪雙方,這才是明智之舉。《澳大利亞報》則將澳大利亞受到中美對抗關係的影響稱之為“澳大利亞的不幸”。澳洲國立大學從事東亞區域經濟研究的彼得·德賴斯代爾稱:“試圖阻止中國經濟的崛起只會讓他們付出更慘痛的代價。”
不過相比於澳大利亞在疫情中面對的經濟壓力,一些澳大利亞人更擔心澳洲的對華態度會讓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之間產生更多的矛盾和衝突。澳洲地方政府,更希望與中國展開經貿合作而不是一味地替美國發聲、對華髮難,最終影響到兩國關係,更影響到地方貿易和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
如果澳洲中央政府始終對華態度惡劣,這一矛盾會將徹底被激化,因為澳大利亞地方政府需要用出口換收入,更需要中國遊客和留學生,澳洲不該因為自己的政治立場和目的,令地方政府陷入財政吃緊。
至於莫里森的那句“在黑暗中看到光明”,或許只是他的幻想,澳大利亞人並沒有看到,民眾看到的只是滿目蒼夷的澳洲經濟以及越發緊張的中澳關係、對外貿易風險在加劇。只是不知道最後究竟是莫里森看的更清楚,還是澳洲民眾看的更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