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歲男孩從20層跳樓身亡,父親含淚道出真相,背後原因令人深思
近期,桂林臨桂區一名11歲少年,因作業問題和父親發生爭吵,然後從20樓跳下。目前孩子遺體已被送走,派出所,社區和物業的工作人員正在現場處置善後。
11歲的生命還沒有來得及綻放就隕落了,痛心孩子的同時,我們要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那麼多孩子選擇跳樓自殺,到底哪裏出了問題?”看過很多條孩子跳樓的新聞,大多數是因為孩子的學習問題及生活習慣問題,孩子的心智尚未成熟,出現這種極端的行為,根源在於誰,不言而喻,有多少家長把孩子“逼死”?
我們總説“快樂童年”,但大多數孩子的童年是什麼?是上各種培訓班、節假日沒有休息。父母大都告訴孩子“先苦後甜”,但孩子卻只在意現在是否“甜”。不能玩樂就沒有幸福感和自我價值感,拉力系統完全崩潰,所以很多看起來很聽話的優秀孩子,最終會選擇自殺。
除了小學生,也有越來越多的大學生(以及一部分高考生)選擇跳樓輕生。這些孩子的父母悲痛之餘也會非常不解:我們傾其所有地為孩子付出,為什麼他們要死?我的孩子資質這麼好,為什麼越來越不好管教了?為什麼他們的負向偏差竟然會這麼大?怎麼樣讓孩子愛上學習?
先處理孩子負面的情緒
要知道,不管是在學校還是在家裏,孩子的學習常常會受到一些看似不重要因素的干擾。比如同學搶了自己的筆、和同桌發生口角、受到了不公平的對待……這個時候他們的情緒就會像小惡魔一樣跳出來,讓孩子失去理智。不要以為他們天生就能處理好自己所有的情緒和衝突,如果我們忽視這些情緒,孩子內心的委屈得不到解決,就會變得煩躁不安,無法進入正常的學習狀態。即便孩子的行為是完全錯誤的,也要先從接納他們的情緒開始,讓孩子感覺到自己是被理解的,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專注於學習本身。
那具體應該怎麼做呢?
不要輕易否定孩子的情緒,試着去表達他們的感受,而不是隨意地進行批評或給出忠告。下面我們就從對學習感到無聊,和想要偷懶這兩種最常見的情緒,來看看怎樣才是合理的處理方式。
比方説,當孩子讀到一本自己不喜歡的書時,他可能會抱怨:“這故事真無聊!”聽到這樣的話,通常老師或家長都會急着糾正他的錯誤:“不,這故事很有趣,你應該靜下心去閲讀”。但是當我們這樣説時,孩子首先會感覺到你不理解他,之後無論你怎麼強調這本書有趣,他都會聽不進去。試想一下,如果孩子説“這故事真無聊”時,把我們的回應換成“你不喜歡這本書,對嗎?”孩子就會感覺到被認同,同時打開話匣子繼續聊:“嗯,我更喜歡我們上次讀的故事,關於小馬和小狗的那個。”“哦,原來你比較喜歡跟動物有關的呀。”“對啊,看完這本後,我要再看一本小狗的書。”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負面情緒得到理解並被接納,孩子感覺到鼓勵,會繼續努力做好手中的事情。
面對枯燥的學習,孩子不可能永遠積極向上。那麼對於一個想要偷懶的孩子,又該怎麼接納他的情緒呢?作者指出,不管是面對不喜歡的學科,還是孩子想要懈怠的時候,都不要急着給他們貼上懶惰的標籤,有時候,試試為他們營造一種不切實際的幻想,可能會有出其不意的效果。
每個人都有情緒,情緒是無法消除的。你可以通過接納孩子的情緒、表達孩子的感受等方法去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建立良好的溝通,從而幫助孩子排除學習以外的干擾因素。我們鼓勵孩子表達情緒,但也要注意表達的方式和界限,那就是不能傷害到別人。
吸引孩子跟你合作的技巧
假設有一天你下班回到家,看到家裏一片狼藉:孩子們正在廚房裏吃點心,桌子上到處都是書、香蕉皮和點心渣。這個時候你可能覺得自己頭都要炸了,很想發火。但你一定要控制自己,並且可以嘗試運用遊戲的方式幽默地化解這個小小的不愉快。比如你可以扮演一位嬌滴滴小公主,説道:“天吶!廚房這麼亂,我要暈過去了!快來扶我一把!”或者你可以用黑幫老大凶狠的命令口氣説:“好了!你們這幫傢伙,最好在吃飯前把這些垃圾收拾乾淨,否則我要你們好看!”當然你也可以試試機器人的口吻,模仿程序化的聲音對你的孩子們説:“所有——玩具——書——鞋子——香蕉皮——需要——在晚飯前——消失,否則——地球——即將——毀滅。”
遊戲的技巧也可以很靈活地運用到孩子們的學習上,當他們表示不願意寫作業時,你可以試着扮演一個委屈的作業本:“小主人不喜歡我啦!我好難過……嗚嗚嗚……”也可以假裝自己是警察:“我們正在抓捕一位沒有完成作業的罪犯,他的罪名是對家庭作業使用冷暴力,無視它們的感受。如果你看到這樣的罪犯,請提供他的信息給我,我的電話是123456789……”孩子們聽到這樣的語言,會感覺非常新奇有趣,在歡樂的氣氛中愉快地完成他們的任務。
聽到這兒,你可能覺得有些招數自己早就已經用上了。其實介紹這些技巧,是為了讓大家領會它們背後的意圖,那就是尊重孩子的個性,肯定孩子的優點,接納孩子的不足,幫助他們在平凡的生活中創造不平凡的亮點。
表揚和批評的絕妙方法
表揚的時候,儘量不要使用“太棒了”“你好聰明”“你真能幹”這樣空泛籠統的評價,而要多使用描述性語言,去肯定他們的行為、努力和過程。其實孩子對自己有準確的定位,他們瞭解自己的長處和薄弱環節,所以並不喜歡空泛的讚美。當他們希望得到評論時,其實是希望有人能認可自己的努力,而不是用完全敷衍的語氣説“你真棒”。
作者特別強調,關於孩子犯的錯誤,他們希望能在心態平和的狀態下得到我們的幫助,以便讓自己變得更加完美。所以在批評孩子的時候,千萬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錯誤上,而要先從孩子的優點或成績開始描述,然後再指出還需要改進的地方。這一點非常微妙,也非常重要,它表明你對孩子的整體態度是欣賞的,但你也希望能幫助他做得更好,他只要稍微再改進一下就能更加完美。
其實這很容易理解,想想我們每天的微信朋友圈,每當你發了一條朋友圈內容的時候,你希望收到的是一個個點贊還是走心的評論呢?相信大部分朋友都更喜歡看到有內容的評論。為什麼呢?我們都知道,點贊其實只是個已閲的標誌,是程式化的讚美,甚至可以説是懶於思考的產物。而用心閲讀後認真回覆的評論裏,才藴含着朋友們對你真正的欣賞或認可,哪怕是批評,只要言之有物,也是能促使自己提高的積極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