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是個民族眾多的聯邦制國家,各民族簽訂《彬龍協議》作為建國綱領,規定參與者可以脱離聯邦,國家一直不太穩定,民族武裝與政府之間的鬥爭不斷。緬甸紅色組織曾閃耀於緬甸的政治舞台,掌握了不少根據地,解體後分裂成了不同的組織,目前有部分組織仍然在使用中文。
1.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MNDAA),就是果敢同盟軍,政治機構是緬甸民族正義黨。緬甸果敢族就是中國的漢族,是中緬跨境民族。彭家聲號稱“果敢王”,是最早宣佈脱離緬甸紅色組織的領導人,1989年成立撣邦第一特區。彭家聲部目前已經失去了果敢主體地區,但仍在打游擊。
圖:果敢控制區學校的中文標語
2.佤邦聯合軍(UWSA),成立於1989年,政治機構是佤邦聯合黨,軍隊人數約3萬,有大炮和無人機部隊,是緬甸最強大的武裝組織。
圖:佤邦暴力機構和旗幟
佤邦是緬甸北部的一個自治區,名稱是撣邦第二特區,面積3萬平方公里,人口60多萬。北部面積1.7萬平方公里,與中國雲南耿馬和滄源等地為鄰。南部面積1.3萬平方公里,與泰國接壤。
佤邦有不少中緬跨境民族,其中有佤族、苗族、漢族、回族、德昂族和傣族,還有克欽族,中國稱景頗族等。佤族人口占七成,是多民族的聚居區。
圖:佤邦漢語革命烈士紀念碑
3.撣邦東部民族民主同盟軍(NDAA),也叫勐拉軍,成立於1989年,政治機構是緬甸撣邦東部民族民主同盟軍軍政委員會,林明賢是創始領導人。
控制區域名稱是撣邦東部第二特區,位於佤邦東部,與中國和老撾毗鄰。面積約5000平方公里,人口10萬,也擁有不少跨境民族。
這幾個組織像中國,但確實不是中國,是緬甸境內的事務,看上去還是感覺很奇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