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俄北極圈內柴油泄漏引發危機,普京下令當地進入聯邦級緊急狀態

由 欽慶敏 發佈於 綜合

【環球時報記者 殷新宇 柳玉鵬】一場針對北極圈內“首次大規模生態事故”的清理正在展開。據俄新社5日報道,事故發生在北極圈以北300公里處的西伯利亞工業城市諾里爾斯克,5月29日,隸屬於諾里爾斯克鎳業公司一家熱電廠的儲油罐突然損壞,2.1萬立方米柴油泄漏。燃油滲入土地,並流入當地的安巴爾納亞河等河流。污染面積達0.18平方公里,成為俄羅斯近年來最大的環境事故之一。3日,俄總統普京下令諾里爾斯克所在的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進入聯邦級緊急狀態。5日,普京再次舉行視頻會議,討論消除柴油泄漏事故影響問題。

損失可能高達數百億盧布

據俄羅斯衞星通訊社4日報道,俄緊急情況部部長濟尼切夫表示,已找到清除泄漏燃油的方法,上百名救援人員和8台現代化救援設備已經抵達諾里爾斯克。截至當天,救援人員已經從受污染的安巴爾納亞河河面回收了大約140噸柴油。同時,附近受污染地區的1450立方米土壤被運走處理,抽出了201噸柴油。俄緊急情況部新聞處5日表示,柴油泄漏已被成功控制。

據俄羅斯環保部門初步估算,目前覆蓋燃料水域中最大污染物濃度超過了正常值的數萬倍,造成的損失可能高達數百億盧布(1元人民幣約合10盧布)。網絡照片顯示,部分河段已經被染成紅褐色。世界自然基金會專家卡尼茲可夫在接受法新社採訪時表示,就油量而言,此次事件是俄羅斯近年來第二大漏油事件,僅次於1994年發生在俄西北地區的科米漏油事件。

事故原因是“永久凍土變暖”

目前,俄方正通過自己的衞星對事故地區進行成像觀測,同時俄緊急情況部請求外國夥伴,希望藉助他國遙感衞星對事故情況進行監測。俄國家近衞軍也在使用無人機對受污染水面進行空中偵查,搜索相關物體並進行實時航拍。諾里爾斯克鎳業公司表示,事故原因是永久凍土層變暖後,油罐下方的支撐架發生下陷,導致油罐底部受到衝擊而破裂。

據俄新社報道,在3日召開的有關處理柴油泄漏事故的會議上,濟尼切夫在向普京彙報時稱,由於“企業試圖以自己的力量解決燃料泄漏帶來的問題”,事故兩天後緊急情況部才收到有關彙報。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區長亞歷山大·烏斯也表示,自己是在事故發生兩天後才通過社交媒體得知事故的發生。但該企業負責人在會議上表示,事故發生後已及時將相關消息上報。普京憤怒地表示,他注意到地區政府、緊急情況部和公司管理層呈報的信息存在差異,因此指示執法機構查明真相。

諾里爾斯克的一家法院週四宣佈,發生事故的熱電廠負責人在前一天被捕。俄新社5日稱,目前檢察部門已向發生事故企業提起了土地損壞、工作中違反環境保護規定以及水污染等三項刑事訴訟。

企業實控人曾是第一副總理

此外,俄羅斯媒體將焦點聚集於諾里爾斯克鎳業的創始人及主要持有人俄羅斯富商波塔寧。據俄新社報道,受事故影響,諾里爾斯克鎳業4日在莫斯科交易所的股價跌幅超過9%。波塔寧一天之內財富縮水16億美元,但他財富估值仍有249億美元,穩居《福布斯》俄羅斯富豪榜首位。波塔寧是俄羅斯家喻户曉的人物,發跡於蘇聯解體時期,曾在俄羅斯首位總統葉利欽的政府中擔任第一副總理。

俄羅斯衞星通訊社稱,環保組織綠色和平組織估計,此次事故造成的環境損失可能高達102億盧布(約10億元人民幣),相當於俄羅斯一個大城市一年的財政預算。諾里爾斯克鎳業公司總經理5日表示,企業將全額承擔事故後果處理的費用,並稱這筆費用將不低於100億盧布。普京認為,該企業支付所有損失的費用是正確的。         俄《共青團真理報》5日報道稱,俄國家杜馬(議會下院)生態與環境保護委員會主席布爾馬托夫表示,2018年1月,議員曾提出一項防止和消除漏油事故的法案,但因為法案內容並不完備,並未得到杜馬有關委員會的批准。“我們國家不斷髮生着這樣的悲劇”,布爾馬托夫説,“在俄羅斯,平均每年發生一萬次漏油事故,其中有的造成了重大的環境災難。”他呼籲儘快對法案進行修正,加快法案通過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