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60萬年薪,甘守 “文墨”精度

在中國航空工業瀋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個車間裏,34歲的鉗工方文墨,蒙着眼睛站在機牀前,不靠眼睛,純粹憑手感,他到底能加工出一件怎樣的產品呢?

工件的精度達到千分之三,這是一個讓人很難相信的奇蹟。因為根據教科書所説:人的手工銼削精度,極限是千分之十毫米。那麼也就是説,方文墨即便在矇眼的狀態下,加工精度也比教科書提高了將近三倍。千分之三毫米的精度相當於一根頭髮絲的二十五分之一,這是數控機牀都很難達到的加工精度。這個精度,被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命名為“文墨”精度。

在徒弟和同行眼中,方文墨就是一個奇才:一名普通工人要晉升為高級技師,一般需要24年,但方文墨只用了6年。25歲的他,拿到了鉗工最高職業等級; 26歲,他參加全國青年職業技能大賽,獲得鉗工第一名;29歲,他成為中國航空工業最年輕的首席技能專家。這一份亮眼成績單的背後,是方文墨特殊的人生經歷和常人難以承受的苦幹精神。

方文墨生於1984年,姥姥、姥爺、爸爸、媽媽都是瀋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職工。“沈飛”集團公司創建於1951年,是我國創建最早、規模最大的現代化殲擊機設計、製造基地,被譽為“中國殲擊機的搖籃”。從小就生活在“沈飛大家庭”裏,受父母長輩們耳濡目染的薰陶,幼小的方文墨心裏早早地種下了報國強軍的航空夢。從小就與飛機零部件接緣的方文墨,16歲時,在家人的支持下,報考了“沈飛”技校,而且選擇的工種,是難度很大的鉗工。可一開始學鉗工,方文墨就遇到了難題:他身高1米88,體重200來斤,身高比工作台高了將近1倍,不少老師傅都説,像這樣的高大身材壓根不適合做鉗工,更別提成為出色的鉗工了。但方文墨偏不信這個理,他一邊認真上課學習,一邊利用空閒時間鑽研鉗工技術。看見兒子如此痴迷,方文墨的父親在家專門給他做了一個練習銼刀的工作台,方文墨只要在家,就蹲着馬步,彎着腰,一前一後,用銼刀在原料上來回磨,練習自己的手感。由於長時間聽銼刀來回摩擦的刺耳聲音,方文墨甚至出現了生理性嘔吐。

從2003年參加工作至今,方文墨收集整理20多萬字鉗工技術資料,改進刀、量、夾具100多種,改進工藝方法60多項,取得3項國家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方文墨個人先後榮獲全國勞模、全國技術能手等20多項榮譽,被媒體譽為“大國工匠”。

隨着各種榮譽的不斷增加,方文墨在業內早已是聲名遠揚。幾年前,就有一家民營企業開出60萬的年薪邀請他加盟。當時,文墨每月工資只有一千元。面對幾十倍於自己收入的誘惑,他都一一拒絕了。

2012年,“沈飛”公司也以方文墨的名字創建了勞模創新工作室,在傳幫帶的帶動下,現在方文墨的團隊中,已經培養出一個年僅23歲的高級技師。

2015年9月3日大閲兵的裝備中,飛過天安門的5架殲-15,有不少的核心零件,都是方文墨和他的班組做出來的。 (據央視網)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63 字。

轉載請註明: 放棄60萬年薪,甘守 “文墨”精度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