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蘇州·太倉
一條開通在即的鐵路正收割大量眼球,一座被鐵路穿城而過的縣市躍入視線焦點——
當人們熱議着滬蘇通鐵路7月1日開通後將如何完善長三角地區鐵路網布局和區域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時,太倉市民已開始翹首期盼“黃金鐵路”將給城市發展帶來一個怎樣的“黃金時代”。
而令太倉成為視線焦點、讓太倉市民如此振奮的理由,或許還不止於滬蘇通鐵路作為沿海通道重要組成部分,對國家“八縱八橫”高鐵網建設具有重要意義這一條。事實上,即將開通的滬蘇通鐵路足足把正線9個車站中的三分之一,都放在了太倉——太倉港、太倉、太倉南——此舉一出,無疑使江蘇乃至全國範圍內,唯一沿江又沿滬的縣級市太倉,發展地位乘勢而起。
01
不再做“節點”,而要當“門户”
在外界來看,滬蘇通鐵路之所以重要,最關鍵之處還是對於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所具有的意義。
滬蘇通一期工程從南通跨越長江,經張家港、常熟、太倉進入上海,時間空間上,將蘇中南通乃至蘇北地區通往上海的“距離”進一步縮短,通車後對完善長三角地區鐵路網布局和區域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推進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均有重大意義。
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
分兩期推進的滬蘇通鐵路,眼下即將開通運營一期工程,從既有南京至啓東鐵路趙甸站引出,經既有京滬鐵路終到黃渡站,正線全長137.5公里,設計時速200公里,下設9座車站——趙甸、南通西、張家港北、張家港、常熟、太倉港、太倉、太倉南、安亭西——以太倉獨佔三元的角度來看,其在沿線地區中的顯著性不言而喻。
不止於此,更深層的影響源於,滬蘇通鐵路使太倉、常熟和張家港三座縣級市從沒有鐵路,一步跨入高鐵時代,“一夜之間”實現了基礎設施建設“質的飛躍”。而三市一線構成的滬蘇通鐵路組成部分正式接入長三角鐵路網後,也將成為蘇中蘇北等地南接上海的又一“咽喉要道”。
而在這樣的背景下,太倉,則近乎成為了“最大的贏家”——不但打開高鐵發展的大門、打開交通強市發展的新局面,還以一縣地域,一次性便拿下三座車站。
縱觀近年來高鐵興修對城市發展帶來的影響,不難發現,無論從經濟規模、協同發展、貨物貿易、交通運輸的角度看,還是從創新創業、旅遊出行、教育醫療、居住改善、消費品質提升的層面講,進入“高鐵時代”都可謂使一座城市獲得實打實的動力之源。也因此,就滬蘇通鐵路即將開通而言,太倉市市長汪香元信心滿滿:
隨着滬蘇通鐵路通車時間臨近,太倉將結束“地無寸鐵”的歷史;而鐵路的開通,也會使太倉“橋頭堡”“樞紐站”的獨特地位充分彰顯,對太倉而言,“上海下一站,下一站上海”的目標即將實現。
“滬蘇通鐵路的開通不只是將結束太倉‘地無寸鐵’的歷史,太倉的經濟發展將因此插上騰飛的翅膀。”日前接受媒體採訪時,太倉市交通運輸局局長徐勤進一步點出,“不久的將來,太倉將成為江蘇進入上海一個重要的樞紐門户城市。”
即將迎客的太倉南站
引人矚目的是,此次官方表述中“樞紐門户城市”的提法,同兩年前太倉首度提出打造江蘇進入上海“重要樞紐節點城市”的概念,在內涵上已有了較大差異——
“眾多節點之一”變“唯一門户”,意味着太倉在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尤其是江蘇對接上海過程中扮演的角色,已整整提高了一個量級。
高鐵,是眼下最大的利好,但對既沿江又沿滬、想做江蘇進入上海重要樞紐門户城市的太倉來説,卻不是交通發展唯一的目標。
昨天,6月28日,連接上海市嘉定區和江蘇省太倉市的城北路通車,並與太倉嶽鹿公路貫通——這是長三角區域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後,上海對外打通省際斷頭路的首個通車項目。藉此項目,從嘉定城北路前往太倉嶽鹿公路,“擺渡”於兩市間的通行時間,將由原來近半個小時縮短至5分鐘。
02
地價看漲,交通線拉起“財富線”
對坐落在蘇州、原本已相對富裕的太倉來説,修橋通路、聯通上海,意味着再獲得一隻能下“金蛋”的母雞——正如三處自由貿易試驗區落子江蘇境內時,人們普遍看漲部分區域地價、房價一樣,交通發展,無疑帶來民間對地產經濟的期待。
太倉
毋庸諱言,與“炒房”不同的是,凡有重大戰略性意義的基礎設施類項目落地,或高級別規劃出爐時,或多或少必然帶來相關區域地價的提升。客觀來講,這也是區域發展含金量的體現,是經濟發展過程中的普遍性規律,與市場內的惡性炒作涇渭分明。
那麼,理性、客觀地分析——高鐵,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影響着一座城市的房價?“高鐵一響,黃金萬兩”,放在太倉這塊兒“切片”上看,又可能有怎樣的呈現?
談這一問題前,不得不説,高鐵對重塑一座城市的影響力,有極其深刻的涵義——
人們常常議論,高鐵是否通到自家門口、何時通到自家門口,並以此作為衡量家鄉發展潛力的一項關鍵指標。此類大眾行為,也正源於現代化交通網絡對組織人口流動、社會資本流通、就業機遇萌發、營商環境優化、政策工具供給等,有極大的帶動作用。因此,高鐵,實際上不只是條交通線,更是道“財富線”。
根據國家鐵路局發佈的調研報告,與沒有高鐵的城市相比,擁有高鐵城市的GDP增長量要高出72%。而根據高鐵經濟經驗顯示,高鐵的建設可有效帶動各類基礎設施健全完善,吸引產業和人口流入,撬動相關地區商業中心、商務辦公和相關房產地產行業迅速提升。
一個經典案例,是自2010年鄭西高鐵開通後,鄭州沿線房價5年內漲幅達到38%,南京漲幅70%,合肥漲幅89%;此外,若將目光瞄向杭州也不難發現——2013年杭州東站建成後,5年間東站附近房價漲幅就達到196%,而同期西湖區前後相較,僅僅上漲32%。
客觀上,“要致富、先修路”有了新的詮釋——一座“小城”的交際圈,擁有了實實在在“突破邊際”的可能性。而這點,太倉能做到,卻並非每座開通高鐵的城市都能做到。相應的,各地地價競爭力自然不盡相同。
為何如此?
回到地圖上看,太倉是江蘇乃至全國唯一既沿江又沿滬的城市——當眼下很多城市還在努力發展“一日生活圈”“半日生活圈”乃至“一小時生活圈”時,手握高鐵的太倉便可輕鬆實現“二十分鐘生活圈”的目標了。不僅如此,“二十分鐘生活圈”的“圓心”,還是從長三角“起步”直至全國範圍內,人均GDP數一數二的特大城市——上海。
圖片來源:第一財經
硬核城市加持硬核鐵路,形成了無以復加的比較優勢。而這點,對日常從太倉嶽鹿公路坐着大巴5分鐘直達滬上嘉定城北路的“新太倉人”“新上海人”乃至“新長三角人”來講,感受無疑更為強烈。
不只“向東”,“向西”同樣為太倉提升地價競爭力帶來不小的可能性。根據規劃,滬通鐵路、南沿江鐵路、北沿江鐵路、蘇錫常城際鐵路都將在太倉交匯,由此,太倉所進入輻射範圍的都市圈,將不僅限於一座“上海大都市圈”。
03
促產業築保障,縣市發展無可限量
高鐵來了,對太倉產業發展將有哪些影響?
翻開今年1月發佈的《太倉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一組數據引人矚目——
2019年,全市規上工業核心增加值19.5%,高新產業、新興產業產值佔比分別達48%和56.3%,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生物醫藥產業實現總產值1900億元,百強企業產值同比增長7%。與此同時,出台航空產業發展規劃,航空產業園投運;服務業穩中增效,物貿總部經濟規模突破千億……
寥寥數言,近乎帶過太倉現有產業發展中絕大多核心亮點——高新產業;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生物醫藥;航空產業,以及物貿總部經濟。
這些產業不僅對太倉、對蘇州意義非同小可,在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過程中的地位,同樣不可小覷。
婁江新城整體鳥瞰效果圖(太倉日報)。太倉指出,將以婁江新城為依託,打造航空產業科教研發創新中心
就以航空產業為例來看,去年8月28日,太倉市政府正式對外發布《太倉市航空產業發展規劃》,一個新興的產業就此落户太倉。按照規劃,太倉將用15年左右時間,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航空領域隱形冠軍企業,構建開放協作、鏈條高端、創新驅動、自主可控的特色航空產業集羣,打造成國際一流的航空製造創新產業基地。
而放在長三角區域一體化背景下,太倉加快發展航空產業,亦與國產大飛機C919“量產指日可待”的需求密切相關——國之重器研發生產,需各個方面的協同,其中,區域協同便是極其重要的一環——高質量區域協同,不僅對研發生產效率貢獻明顯,而且也帶來成本控制的優勢。
值得一提的是,當前,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航空產業帶雛形已現,但關鍵還需在產業“勾連”上做文章。也因此,滬蘇通鐵路的開通、“高鐵時代”的來臨,對太倉打造“國際一流航空製造創新產業基地”來講,無疑是巨大的利好,讓太倉進軍民用航空這一萬億級別藍海、培育新增長極的底氣更足。
誠然,航空產業,僅僅是太倉重點產業可在高鐵網上“跑起來”的一處縮影。人員物資往來更為便捷,對佔GDP比重接近半數的服務業增加值而言,同樣有着巨大的“潮汐帶動力”。而一切產業“起勢”的關鍵,還在於人,在智力資源。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去年《太倉市航空產業發展規劃》對外發布當日,太倉還發生了一件大事——
當天,西北工業大學太倉校區一期開工建設,也使太倉由此成為全國首個建有“雙一流”高校的縣級市。
不難想象,一個產業發展亟需大量智力資源做支撐的城市,從沒有一座高鐵站,到眼下一步坐擁太倉港、太倉、太倉南三座高鐵站,心中增添了多少底氣,高端資源的流通效率能翻幾番……
也因此,在去年西北工大落户基礎上,一套基於縣級市太倉的,完整的政產學研合作體系,眼下已加快走向成熟。不僅如此,而且依託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依託滬蘇通鐵路落成,還有了長足發展的保障。
一面促發展、一面增信心、一面築保障,太倉,這座江蘇乃至全國唯一既沿江又沿滬的縣市,未來發展無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