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要挨多少毒打,印度才能徹底安分?

由 鈄翠娥 發佈於 綜合

    6月15日,中印兩國在邊境發生肢體衝突,造成人員傷亡。

    據悉,此次衝突的地點位於萬勒河谷地區,緣由是印方人員越過失控線,蓄意發動挑釁攻擊,進而引發激烈肢體衝突。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衝突前幾日,中印雙方舉辦了軍長級會談,達成了控制衝突規模的共識,如今的此番此舉,不由得讓人懷疑印度人的信譽度。

    ▲洞朗飛踢依舊曆歷在目

    另一方面,此次衝突也是自2017年6.18洞朗對峙後,印度又給咱們整的一個大活兒。

    到這小兵兵就納悶了,三哥每隔個幾年就來整事兒,這大老遠的越界跑到中國領土,稀里嘩啦捱了頓揍又灰溜溜跑路,三哥咋就這麼不長記性?難道是之前揍的輕了?

    而在查閲了大量資料後,小兵兵發現,這三哥,好像就是這麼不長記性。

    ▲不得不感慨尼赫魯的整活兒能力是一流的

    事實上,關於中印兩國的邊境衝突,可謂是由來已久,最早可追溯到1959年8月份所發生的朗久事件,也就是中印兩國建交後的第9年。

    朗久事件中,中方工作人員和一支連級部隊進駐馬及墩地區的雅列普,用以開展羣眾工作,

    在靠近金古地區時,遭印度邊防軍人偷襲,雙方隨後爆發激烈交火,戰鬥持續一小時,兩名印軍士兵被當場擊斃,而後印軍退回郎久固守。

    兩日後,或許是因為開了第一槍後心虛,印方徹底從郎久撤出。

    然而,安分了沒多久,印度人又開始整事兒了。

    ▲如今的空喀山口地區

    1959年10月,由印度西部軍區直屬的三人偵察小隊進入空喀山口方向偵查,遭遇我邊防三人巡邏小組後拒不退去,反而舉槍威脅,我方迫不得已採取強制措施,將這三名印度士兵生擒。

    隨後,或許是咽不下這口氣,印方派出高達60人的巡邏隊來“找場子”,結果遭遇巡邏的中方13人小隊。

    印方企圖活捉中方士兵遭到強烈抵抗,在對峙中主動打響第一槍,隨後爆發激烈交火,戰鬥持續長達4小時。

    而在交戰過程中,印方9名士兵被當場擊斃,3人受傷,包括副司令在內的7人被俘虜,我方僅損失一人。

    事後,本着以大局為重的考量,我方將俘虜同武器一起交還給印度方面。

    ▲印軍俘虜感謝我方人員救治

    但印度非但不領情,反在邊境上加緊侵蝕我國領土,隨後引發了舉世聞名的1962年大規模邊境衝突,期間我軍誕生了大量戰鬥英雄,我軍全殲印度三個旅,斃敵總計4383人,傷敵1047人。

    被解放軍狠狠收拾一頓後,印度人卻只安分了五年。

    1967年,印方又主動挑釁,向我乃堆拉山口哨所發起進攻,隨後動用炮羣進行覆蓋打擊。

    我方隨後發起反擊作戰,端掉印方12個炮兵陣地,摧毀兩個前線指揮所,總計斃敵600餘人。

    這一仗,足足印度人老實了整整二十年。

    ▲位於桑多洛河谷地區勘察的中國官兵

    1987年,印度又主動發起挑釁行為,入侵桑多洛河谷地區,公然槍擊前往交涉的副營長,我方戰士奮起還擊,斃敵13人,生俘9人。

    ▲2013年“帳篷對峙”

    隨後,便是為人們所熟知的2013年帳篷對峙和2017年洞朗對峙了。

    時過境遷,這樑子,就結到了現在。

    那麼問題來了,為啥印度明知不敵,還在我們面前瞎比劃呢?

    其實,大家只要看看印度國內狀況就明白了。

    比如2017年的6.18洞朗對峙,其本質原因是為莫迪在2016年實施的“廢鈔令”轉嫁矛盾,將鍋甩給中國,從而降低內部社會矛盾。

    同樣,此次的萬勒河谷衝突,也沒有表面上看的那麼簡單。

    在第一次衝突時期,我們的“懂王”特朗普,就曾向印度提出,由他出面促成中印和解,卻遭到了莫迪的婉拒。

    後來,他們還拿美國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貝爾弗爾科學與國際事務研究中心,發表的一篇調查報告打氣。(戳1962≠2020?原來這才是印度最近囂張的原因!)

    聲稱若印度於中國的衝突全面升級,印度具有一種所謂的“傳統優勢”,不會讓1962年的悲劇重演。

    ▲印度陸軍士兵

    美國人在報告中説,印度陸軍同邊境的距離比較近,而解放軍的部署較遠。

    印軍在西線擁有225000的部隊可供調遣,解放軍則是有20-23萬之間,但是大部分用於邊境管控工作和防禦北方強鄰,數字具有“誤導性”,在調動上遠沒有印軍方便。

    説實話,小兵兵真是無比佩服美國人睜眼説瞎話的能力,也不看看兩邊基建水平的差距。

    不過要寫出這樣的一份摻了恆河水的雞血報告,也是難為那些美國研究員們了。

    在另一方面,由於中國疫情已得到全面控制,社會復工復產在穩步進行當中,而一直作為世界燈塔的美國,確診人數一路飆升突破210萬,“亮麗風景線”層出不窮,這就難免有點心裏不平衡了。

    於是,美國人也開始了全方位的整活兒,要給中國製造點麻煩。

    很顯然,印度就是個不錯的炮灰。

    ▲蓬胖子當國務卿後,CIA的業務能力直線下滑

    不過,或許是太久沒整活兒,美國人的手法也生疏的不得了,以至於連印度自家媒體《印度快報》都看得出問題所在,一度呼籲莫迪政府不要着了美國人的道,不要用“帶有偏見”的美國視角來看待東方鄰居。

    但是,莫迪聽應該是聽見了,但他卻不能這麼做。

    ▲印度抗疫措施極其不過關

    首先,由於印度國內防疫措施的不到位,其確診人數進入夏季後不斷上升,至今為止已經達到352815例,加上其糟糕的醫療條件以及特效藥的缺乏,必然導致高死亡率,直接影響到莫迪的連任大選。

    所以,無論如何,莫迪政府必須要找到一個對外的宣泄口來轉移矛盾。

    巴基斯坦?雙方對着幹了這麼久,國內早脱敏了。

    尼泊爾?太小,不夠塞牙縫。

    南亞一圈小國?都自己的小弟……怎麼辦?

    那就只有中國了。

    ▲接收被政府強塞的LCA戰機,換來的是一批“陣風”訂單

    其次,便是印度政體的特殊性,印度軍方在印度的體制架構中具有極高的獨立性。

    同美國高度相似,但總統沒有指揮權,印度軍方甚至能和政府討價還價,典型例子就是光輝戰鬥機採購案。

    ▲印度國防部長拉傑納特·辛格

    也是基於此,印軍需要煽動狂熱的民粹來增加同政府討價還價的砝碼。

    於是乎,在對中國的問題上,印度軍隊和印度政府的態度罕見的一致了。

    不過,印度軍方和政府妄圖憑藉碰瓷中國來轉移矛盾,顯然是找錯了對象,中國向來可不是好欺負的。

    ▲炮兵依舊是戰爭之神

    公開資料統計,在長達幾十年的較量當中,無論是從哪場戰鬥或是戰役來説,印度軍隊都被解放軍狠狠的教訓。

    ▲打印先鋒15輕.JPG

    更重要的是,隨着全軍數字化裝備的鋪開,解放軍的戰鬥力早已不可同日耳語,PLC181卡車炮、15式輕坦等大量先進裝備進入部隊,搭配西藏地區完善的公路、鐵路網絡,完全可以實現快速機動,印媒所鼓吹的距離優勢也就無從談起了。

    ▲一向被印度人吹上天的山地打擊軍,至今用的還是AK系步槍(或者是捷克產的VZ58)。

    而事到如今,邊境衝突的規模擴大化風險激增,而我們面對印度瘋狂的挑釁,已經保證了最大程度上的剋制。

    但這並不意味着中國就畏懼戰爭。

    你印度叫囂早已不是1962年的印度,但中國也不是1962年的中國,朋友來了有好酒,豺狼來了有獵槍。

    你們敢來搞事,我們就敢讓你肉疼,就像五十多年前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