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行一支行長外逃22年終落網,棲身寺廟賣醃菜為生

中行一支行長外逃22年終落網,棲身寺廟賣醃菜為生

中行一支行長外逃22年終落網 棲身寺廟賣醃菜為生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第二十二條規定,本委決定對張德友採取留置措施……”8月21日凌晨1點多,昆明長水國際機場,外逃22年重大職務犯罪嫌疑人,原中國銀行昆明分行官渡支行行長張德友被帶下航班舷梯,昆明市紀委監委工作人員向其宣讀留置決定。

張德友,男,1954年5月出生,吉林榆樹人,1988年5月轉業分配入中國銀行昆明分行。1996年至1997期間,張德友涉嫌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鉅額資金給他人使用,於1998年9月9日被立案偵查。

外逃數載無訊息 一張身份證尋絲覓跡

時光追溯至1997年11月。時任中國銀行昆明分行官渡支行行長的張德友一如往常來到單位,收拾好辦公桌,向領導遞交了辭職報告。1998年8月,原昆明市人民檢察院反貪污賄賂局接到中國銀行昆明分行舉報,反映張德友有涉嫌挪用公款犯罪嫌疑,但此時的張德友早已隱匿蹤跡,下落不明。

2015年4月,中央追逃辦啓動“天網行動”,張德友被列入中央追逃辦追逃對象名單,其涉案金額大,社會影響惡劣,昆明市有關部門多方搜查取證,但受當時條件所限,所獲甚少。多年來,張德友杳無音信,致使該案始終未取得實質性突破。

監察體制改革後,該案從市檢察院全案移送至市監委,並被雲南省紀委監委和省追逃辦列為重點督辦案件。昆明市紀委監委在省紀委監委指導下,不斷完善工作機制,制定《昆明市2019年追逃追贓和防逃工作方案》,抽調精幹力量成立對外逃人員張德友開展追逃工作領導小組,組建追逃工作專班,對該案再次展開調查。

“我們手裏僅有他藏匿前的身份證信息,近乎‘零線索’,追逃如同大海撈針。”專班工作人員説,“首要問題就是確定張德友是否還存活。”

工作專班抱着絕不放過蛛絲馬跡的心態,認真核實張德友的身份信息,發現並沒有其身份登記的死亡記錄。同時,圍繞張德友的家庭、社會關係開展了大量工作,發現張德友與前妻之子的個人信息登記表上仍填寫着張德友信息。

“他出逃時,其子僅10歲,但到現在都還記錄着父親的信息,父子之間仍有感情存續,可以初步判斷張德友還活着。”專班工作人員欣喜地説道。

此後,為了查明張德友藏匿方向,工作專班調取了張德友檔案照片,但由於是20年前已泛黃的老照片,清晰度不高,加上這些年來,嫌疑人體型樣貌很可能發生了變化,遲遲未查詢到有價值的信息,調查工作進展困難。

多部門協同作戰 監察體制改革制度優勢顯現

為了啃下這塊“硬骨頭”,昆明市充分發揮監察體制改革的制度優勢,加大追逃追贓專項協調力度,有效整合公安機關、檢察機關、金融機構等部門力量,形成追逃追贓整體合力,變單兵作戰為聯合作戰,因案施策、因人施策,紮實推進個案攻堅。

2019年7月12日,張德友追逃工作領導小組召開追逃工作安排部署會議,將領導小組更名為“7·12”專案追逃工作領導小組,明確調查取證、追逃追贓、綜合協調3個工作組職責,分工協作,加大追逃追贓力度。

“我們有什麼就查什麼,就從這張身份證和老照片入手,織密線索排查‘網’。”“7·12”專案追逃工作領導小組負責人態度堅決,“只要還有一絲線索,就一定要追查到底,不達目的決不收兵!”

鑑於該案件時間跨度久、證據較為分散、基礎信息不完整,犯罪嫌疑人極可能已經洗白身份、潛逃出境的實際,市紀委監委依託信息技術保障室,探索運用昆明市智慧監察大數據平台,暢通紀檢監察機關與公、檢、法等職能部門溝通協作,整合外部數據查詢,重新梳理排查基礎信息,張德友案隨之迎來轉機。

通過綜合分析研判,最終鎖定張德友藏匿地點,順藤摸瓜獲得其近期有從某邊境口岸潛入國內的信息,專案小組針對可能出現的若干種情況,及時制定多種預案,“收網”進入倒計時。

守得雲開見月明 歸案“落網”終有時

為了不錯過抓捕張德友的機會,追逃專班千里迢迢趕赴某邊境口岸,全力以赴,嚴密佈“網”,嚴陣以待。

8月份的邊境氣温直逼40度,專班人員日夜奮戰、風餐露宿,即便在烈日酷暑下汗流浹背也絲毫不敢鬆懈,但在連續蹲守數日後,仍沒有發現張德友蹤跡。

“追逃路上不確定因素太多,心理壓力遠遠大過外在艱苦環境的困擾,我們最擔心的還是努力會付之東流。”專班人員説,“但我們絕不氣餒!”

8月16日,為了調整更新追逃策略,追逃專班返回了昆明,飛機剛落地,就接到電話:“疑似嫌犯張德友出現在某邊境口岸”。

還未走出機場,追逃專班便立刻調頭,生怕遲疑一秒就會錯過抓捕良機,迅速連夜趕回到邊境,在相關單位的通力協作下,終於成功抓獲潛回國內的張德友。

“你是張德友嗎?”專班工作人員亮明身份後問道。

“是的,我是張德友。”沒有半點遲疑,張德友如釋重負似地承認了自己的身份。

“知道我們為什麼找你嗎?”專班工作人員説。

“知道,應該是我在原單位的違法問題。”張德友似乎早已預料到這一幕,低頭小聲説道:“我知道這一天總是要到的,你們來了,我也終於解脱了。”

原來,案發後,張德友潛逃至東南亞某國,為了不暴露行蹤,隱藏了真實身份,東躲西藏,棲身寺廟,不敢與家人直接聯繫,一直過着顛沛流離的生活,即便兩鬢斑白思鄉切,也無法與家人團聚,備受煎熬。

“逃亡在外的日子不好過,惶惶度日如驚弓之鳥,我真不應該幻想躲過處罰,遲遲不歸案,悔不當初呀……”22年的逃亡讓本應在花甲之年享天倫之樂的張德友流下了悔恨的淚水。

張德友的歸案,得益於監察體制改革的制度優勢,也是推動執紀執法貫通的有效實踐,更加堅定了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有逃必追、一追到底的態度和決心。

“潛逃者一日不歸,追逃一刻不止。”昆明市紀委監委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繼續一體推進追逃防逃追贓工作,築牢防逃堤壩、強化威懾震懾,着力構建不敢逃、不能逃、不想逃的體制機制。

外逃22年原行長:藏身寺廟賣醃菜,用502膠粘牙套……

近日,雲南衞視播出專題片《“天網”下終結的漫漫逃亡路》,出逃22年的中國銀行昆明分行官渡支行原行長張德友這樣説道。

據昆明市黨風廉政網2019年8月21日消息,當日凌晨1點多,潛逃22年之久、涉案金額巨大的外逃人員張德友被成功抓捕歸案。1996年至1997期間,張德友涉嫌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鉅額資金給他人使用。1997年11月,張德友遞交辭職報告,下落不明。1998年9月,張德友因涉嫌挪用公款罪被昆明市檢察院立案偵查。2015年4月,“天網行動”啓動後,張德友被列為中央追逃辦追逃名單。

“銀行精英”讓民間借貸“傍”上國有銀行

據該專題片介紹,張德友,男,1954年5月生,吉林榆樹人,1974年2月應徵入伍,1988年5月轉業進入中國銀行昆明分行工作,先後擔任中國銀行昆明分行電腦處處長、官渡支行行長、高新支行代理行長等職務。

1995年,從中國銀行省分行電腦處處長一職調任官渡支行行長,擔任“一把手”的張德友意氣風發、躊躇滿志。履新不久,各路老闆就蜂擁而至,投其所好想與他搞好關係。張德友也片面地認為,要完成銀行存貸任務,要有成績,必須與這些老闆廣交朋友。

此時,在雲南經營3家公司,涉足礦產、娛樂、建材等行業的老闆王小平找人搭線,結識了張德友。張德友認為王小平有實力有資金,對自己大有幫助,王小平的各種邀約他來者不拒。雙方各懷目的、一拍即合。

王小平:我請他吃喝玩樂、出入高檔會所,感覺張德友很講義氣,為人處事也很大膽。

觥籌交錯間,雙方的“友情”迅速升温。王小平乘機提出:他經人介紹,要從外省某金融機構貸款1500萬元,但為規避風險,借款方不同意直接把錢借給自己公司,要找一家當地的銀行作為“橋樑”,希望張德友能提供幫助。

作為一名有豐富從業經驗的銀行支行長,張德友很清楚銀行業的明文規定:支行因為不具備獨立的法人資格,沒有向其它金融機構拆借資金的權力,更不允許將拆借來的資金以“體外循環”的方式借給他人。然而,此時的張德友早已視王小平為“鐵哥們”,銀行的相關規定、金融的高風險預警都被忘之腦後,他欣然答應了王小平的要求。

在張德友的違規運作下,該省外金融機構的資金直接進入到了王小平公司的賬户上。一段時間後,該公司在無抵押、質押或其他擔保手續的情況下,與官渡支行補簽了貸款協議。就這樣,這筆借款的風險移花接木轉嫁給了官渡支行。

事後,張德友獲得了足夠分量的“回報”,拿取了鉅額的賄賂。嚐到甜頭的張德友利令智昏,繼續如法炮製,不遺餘力為王小平等老闆充當籌措資金的“橋樑”,讓民間借貸“傍”上了國有銀行。在他擔任官渡支行行長期間,官渡支行不良貸款的比率大幅增長。

  外逃22年:棲身寺廟賣醃菜

1997年初,中國銀行昆明分行在查賬時,發現了官渡支行私自拆借資金的問題。在發現張德友涉嫌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鉅額資金給他人使用後,昆明分行及時調整了他的崗位。

惶恐之下,張德友開始向老闆們追討資金。但此時雙方的角色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這些老闆們握有張德友受賄的把柄,壓根不想把到手的利益吐出來,面對追討資金的張德友態度或冷漠、或傲慢,和他“打太極”玩“失蹤”,他這才意識到,這些所謂“鐵哥們”的友誼背後全是陷阱和算計。

1997年11月,中國銀行昆明分行收發室收到一封沒有郵戳的信件,打開一看,原來是時任高新支行代理行長張德友的辭職報告。

收到辭職信後,昆明分行向市檢察院反貪污賄賂局舉報了這一問題線索,但此時,張德友早已銷聲匿跡,人間“蒸發”。

原來,自知紙包不住火,窮途末路的張德友選擇了出逃。他把父親送到妹妹處,並與妻子協議離了婚。那份辭職報告是他提前寫好後交給了一位朋友,讓他過幾天幫忙送到中國銀行昆明分行的收發室。

自認為一切都安排妥當後,張德友帶上3萬元錢出逃了,這一逃就是22年。

輾轉到達東南亞某國後,張德友辦了當地的假身份證,由於語言不通、身份敏感,他不敢外出活動,只能選擇棲身寺廟。

據張德友自述,寺廟的環境十分簡陋,他只能靠在寺中種點菜賣醃菜和做些素食料理的收入勉強生存,常常吃了上頓沒下頓,有時甚至要以教徒贈送的食物果腹,日子極為悽苦。

張德友:我是犯罪了逃到別的國家,所以很小心。整天都惶恐不安,不敢説話。

  落網:希望辦案人員給他502膠水黏粘牙套

2015年4月,中央追逃辦啓動“天網行動”,因涉案金額巨大,社會影響惡劣,張德友被列入中央追逃辦追逃對象名單。

辦案人員王微:(專班成立時)我們手裏僅有他藏匿前的身份信息,近乎“零線索”,追逃如同大海撈針。

通過海量數據比對和綜合研判,工作專班最終鎖定了張德友的藏匿地點,順藤摸瓜,獲取其將使用虛假身份於2019年8月某時從某邊境口岸潛入國內的消息。

2019年8月,一個“熟悉”的身影出現在某邊境口岸,張網以待的專案人員迅速控制了犯罪嫌疑人。

經進一步身份驗證,確認這位頭髮花白、面容消瘦的老人就是“消失”已久的張德友。

8月21日凌晨1點多,飛往昆明長水國際機場的東航MU5976航班徐徐降落,張德友被帶下舷梯。

中行一支行長外逃22年終落網,棲身寺廟賣醃菜為生

中行一支行長外逃22年終落網 棲身寺廟賣醃菜為生

張德友歸案後,留置期間,因上了年紀,張德友的部分牙套脱落,他希望辦案人員給他一些502膠水黏粘牙套,並説他在國外的時候就是這麼處理的,辦案人員聞所未聞,馬上安排帶他就醫治療。

走下押解車時,張德友看到了周圍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看到了醫院先進的醫療設施設備,再次感受到了祖國的繁榮,越發對當初一逃了之的行為悔恨連連。

張德友:回來以後,很感恩,就像犯錯離家出走的孩子,終於回家了,回到了父母身邊。

目前,張德友案地調查正有條不紊推進中,工作專班已追回大量涉案資金,為國家挽回了經濟損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613 字。

轉載請註明: 中行一支行長外逃22年終落網,棲身寺廟賣醃菜為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