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孩子如果正值性格形成關鍵期,這三個方面,家長要狠抓

由 秋長紅 發佈於 綜合

  中國有句老話叫:“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恰恰説明了一個人的性格一旦成型,若想改變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成年人尤其能感受到,性格對於工作、生活的影響非常大,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尤其很多家長非常注重孩子的性格教育。那想要孩子形成好性格,就要在性格形成的關鍵期,好好幫娃塑造一番。

  什麼時候是性格形成關鍵期?

  俗話講:“3歲看大,7歲看老”,雖然是句俗語,可卻隱藏着兒童的發展規律。這與1980年英國倫敦精神病院研究所的卡斯教授的一項實驗觀察不謀而合。當時這個教授,調查了1000多名3歲的兒童,把他們分為了5種性格類型,到了2003年他們成人後,再次交談時,發現這些成年人跟三歲時候的性格差異不大。

  而李玫瑾教授也曾在講座中表示,孩子的很多問題都是大人造成的!要培養孩子的良好性格,6歲前就要完成。由此可見3歲到6歲這個階段是孩子塑造性格的關鍵時期,育兒領域被稱為“潮濕的水泥期”,這個階段孩子的性格也像潮濕的水泥一樣好塑造。但孩子不會自己形成好性格,這就需要父母狠抓、嚴管,尤其在這三個方面!

  一、獨立

  路要靠自己去走,才能越走越寬。——居里夫人

  所謂獨立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自理能力,二是獨立思考,兩個缺一不可。孩子幼兒階段是先有行為,然後因為行為引發思考。這也是為什麼孩子在2歲的時候,會迎來叛逆期,出現自我意識萌芽的原因。

  孩子兩歲之後發現自己能做很多事情了,自己能跑能跳能吃飯,不再需要依賴媽媽,所以萌發了自我意識。由此可見,想要孩子能夠獨立思考,從1歲開始就應該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提升自理能力。

  比爾·蓋茨就是一個非常喜歡獨立思考的人,他小時候經常躺在自己的房間思考,吃飯了也不出去。每次媽媽叫他吃飯的時候,他總説:“我正在思考”!正因為他這種獨立思考的能力,在比爾蓋茨7歲的時候,他看着有半人高的大英百科全書,就在想“什麼時候能把這重重的書裝進一個盒子裏呢”!

  相信後來他創建了微軟,與當時思考出來的小想法有很大的關係。多少偉大、被歷史銘記下的人物,無不是源自於一個偉大的想法,而這種想法離不開獨立思考的能力。前兩年有句話很火“聽過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就已經詮釋出,人生是靠自己的思考過好的,而不是別人的道理!所以父母要致力於把孩子培養成坐在樹下思考,等待着蘋果砸在頭上的牛頓式人物。

  二、自信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愛默生

  自信很重要,但很多人其實沒有真正意識到自信的重要性。錦春之前在網絡上看到一個改造流浪漢的視頻,一個流浪漢,整個人看上去非常邋,眼神裏充滿了對生活的絕望。這種人在街頭,你很難注意到他的長相。但他有幸被選為改造的對象。

  改造後的流浪漢,完全像變了一個人一樣,走在街上也會被別人高看一眼。流浪漢面對這樣的自己感覺難以置信,他感謝了幫助他的人,並且決心不要繼續碌碌無為下去,眼神裏也充滿了自信的光芒。由此可見自信是最寶貴的財富,是一個人逆風翻盤的底氣。所以父母一定要在孩子3-6歲時,把他培養成一個自信的人。

  三、情緒管理

  心寧則智生,智生則事成。

  凡是成大事者人無時無刻都透着一種從容、淡定。但看那些現實中或者小説中的情緒容易失控的人物,可能多是猛將,但難成大業,比如張飛、李逵式的人物。而情緒管理能力強的人,多半是情商較高的人。俗人必定難免困於情緒的漩渦之中,而能掙脱情緒的人,最終就是戰勝自己的人。

  《紅樓夢》中有這樣一句話“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恰恰是形容林黛玉的。無論是才學還是美貌,林黛玉都是勝人一籌。但唯獨這性格,動不動地哭、動不動地吃醋,説到底是無法管理好自己的情緒,終究在賈寶玉大婚的夜晚,因淚盡而逝。由此可見,縱使再有才華與美貌,情緒管理不好也是徒勞。

  尤其在孩子在3-6歲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讓孩子學會情緒管理非常重要。那如何讓孩子獨立、自信、並且學會情緒管理呢?日常生活中父母除了要以身作則以外,通過繪本的教育,能達到更好的效果。本身3-6歲的孩子就容易被影響,善於模仿,而故事中的主人公就是他模仿的對象。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裏了,這裏是錦春育兒經,如果你有什麼育兒方面的困惑可以給我留言喲。如果你喜歡錦春的文章,記得點贊、收藏、加關注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