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曉亮
520,一個讓人遐想的數字。本身平平無奇,在“諧音梗”重度用户眼裏,卻能過度解讀,似天生與愛情相關。所以,當天結婚登記隊伍,比菜市場搶購的還長。沒領證或已婚的,也不能錯過各種秀恩愛機會。
快餐化商業社會,最簡單粗暴,證明愛的方式,就剩打錢。“520”、“1314”,更有極端“20205201314”段子式轉賬截圖。這些外在熱鬧,表演式恩愛秀,只是虛幻狂歡,與內在真情無關。
鞋子合不合適,只有腳知道。居家過日子,不是給外人看的。否則,連這種應景過節紅包,背後都有諸如男女律師“附言鬥法”在瘋傳。表面如膠似漆,暗地預留後手,互有攻防:打錢當借貸,收錢當贈與。一旦撕破臉,討債不手軟。親夫婦,明算賬,愛情買賣,或是人性無奈。
“520遐想”的情侶間尚如此兇險,陌路人又會藏何等殺機?同一天,南京一起奇案,讓我們看到“520瞎想”所引發的啼笑皆非,又讓人後怕不已的荒誕插曲。
案情簡單,因由卻遠超想象:一女子在家未點餐,莫名收到離奇外賣,快遞員對其信息瞭如指掌。小哥稱是神秘男所贈。女子警惕異常,報警求助,因無實際違法,不了了之。隨後網上發帖,引小哥再次上門,再生口角。
網絡發帖,輿論關注,警方傳喚,終解謎題。從警方通報可知,事由竟是吹牛引起的豔遇遐想:兩家快遞員閒聊,甲吹噓偶遇熱情女顧客主動摸手,乙豔羨心癢,拍下顧客信息,裝作送餐,上門碰運氣。
這本該是爛俗都市劇裏泡妞橋段,真實上演後,卻讓人後怕心驚。幸虧當事人機警,甚至得益於其“過度警惕”,一起常見外賣單信息泄露能立時報警,或才及時止損。
通報提到事主“主觀推測”“犯罪可能”“誇大”,引部分網民異議。這也可理解,雖原帖已刪,但評論區都提到送餐上門或是發現家有男主,才未有過分之舉。畢竟,此前單身女在家遭某些外賣快遞入室侵害案件,也不鮮見。大費周章上門,自有所圖,人之常情,否則不合邏輯。
雖然未有或説未及有實際違法行為,不能法辦,但此案背後癥結,卻必須重視:即物流和電商平台客户信息安全問題。分屬不同企業快遞員,可直接獲取對方平台客户信息。甚至不是公開售賣,而是隨意私下轉贈。雙方不以為意,可見家常便飯,這裏也絲毫不見平台責任和行業自律。
保障個人信息安全迫在眉睫。兩會上,“關於大數據廣泛應用背景下加強個人信息保護的提案”,其實也不止今年才有。但為何一直不能落實,或説收效甚微?立法缺失還是執法不力,或兼而有之?希望儘早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