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靜坐丨格局 不是定局

由 公松臣 發佈於 綜合

決定命運的,不是天賦、不是出身,而是格局。格局決定視界,是縣級水平、省級水平還是全球視野,其實早已被限定在格局之中。能夠打開所知障,突破格侷限定嗎?

螞蚱和顏回都是孔子的學生。孔子對螞蚱説:“一年有三季一一春、夏、秋" 。螞蚱把老師的話轉述給顏回聽。顏回不以為然,説:“怎麼可能,一年有四季一一春、夏、秋、冬。”爭執不下,去找孔子。顏回對孔子説:“ 螞蚱説一年有三季, 還説是您説的。" 孔子説:“ 對, 是我説的, 一年就是隻有三季。" 螞蚱一聽哈哈大笑開心而去。

顏回對孔子説:“ 老師,明明一年是四季, 您今天為啥非説是三季?我得和您理論理論!我雖愛我師,但我更愛真理。”孔子説:“ 你説得不錯, 一年是有四季,我也是這樣教你的。但你要知道,對螞蚱而言,冬天是不存在的。你非得在他面前説一年有四季,這有意義嗎?”

孔子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在這個小故事中可見端倪。然而一年是“三季”還是“四季”,其實就是一個人的格局和限定,當然也是命運。能否突破呢?《道德經》第十六章:“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彷彿給出了一個突破的方法。

當一個人處在靜極的狀態下,並且能堅定地守護着這份靜,生命的靈性開始啓動,身體內的氣機開始運轉。覺知着簡單而重複的大道,發自本心,生命的高維體驗就此展開,何其自信,能生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