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居民收入、就醫……這些民生保障如何紓困託底
民生連民心,今年疫情背景下的民生保障尤為牽動人心,是重中之重。民生問題最為敏感,越是特殊時期越要兜底線、穩底盤。
首先是就業壓力不容迴避。統計局數據顯示,2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6.2%,4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比上年同期高出1個百分點。
在就業羣體中,大學生與外出務工人員尤為突出。2020屆高校畢業生規模將達874萬人,創歷史新高。受疫情影響,今年畢業生工作簽約率明顯低於往年。此外,中小企業紛紛裁員或縮減用工人數,一些農民工不得已返回家鄉。
經濟下行還直接影響了居民收入。如何保護百姓的“米袋子”“錢袋子”,加強對低收入羣體特別是困難羣體的保障迫在眉睫。
中央近日發出“穩就業”的政策強信號。國務院已出台一系列幫扶小微企業,減税降費,促進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羣體就業的政策。今年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將集中智慧出謀劃策,研究如何加大失業保障力度,加強對困難羣體的兜底保障;進一步為中小企業減負紓困,助力市場復甦,增加就業機會;促進新型動能增長,推動服務業升級。
此外,“就醫難”“就醫貴”如何進一步破解、垃圾分類如何落地、義務教育階段“就近入學”新政策效果如何、老舊小區改造怎樣推進、養老院建設如何加快等問題,也將是廣受關注的話題。
南京大學經濟學系主任、南京大學民營經濟研究所所長,中國致公黨江蘇省委副主委,全國政協委員楊德才認為,要認識到穩物價任務仍然艱鉅,需要未雨綢繆,“一方面,要落實‘米袋子’省長責任制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保障重要農產品供應;另一方面,也要關注疫情對市場供求的影響,進一步做好居民生活必需品保供調度,防止物價過快上漲。”
“保障困難羣體生活,事關社會穩定。各地各部門兜牢民生底線,困難羣眾心裏更踏實了。”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鷹潭市市長於秀明説。
作者:綜合人民網、新華社
編輯:王翔
責任編輯: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