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對於死亡都是避之不談的,並且將其視為忌諱之事,更甚者將不好的事情與死亡掛鈎。父母對於孩子,也是閉口不談死亡,因為在我們的文化觀念中,死亡是很不可以輕易被提起的。假如孩子提起死亡,父母也會讓孩子不要説。或者,每當有親人去世的時候,父母一般都會將死亡美化,跟孩子説是因為對方去了很美麗、很幸福的地方了。
但是,死亡其實並沒有那麼可怕,也並非不能提起。孩子對於死亡也有知情權,父母不必刻意在孩子面前迴避死亡的問題。
相反,我們更加應該主動為孩子科普關於死亡的知識,讓孩子正確地、科學地對待死亡,對待自己的生命歷程。
説起死亡教育,在這裏不得不説到一本優秀的繪本《精彩過一生》。這本繪本故事是由英國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家、插畫家芭貝·柯爾所著,以幽默、有趣的方式講述了爺爺奶奶的一生,從出生到長大成人、結婚再到死去,再到死去之後的故事。
一、 《精彩過一生》:在幽默中進行死亡教育
這本繪本將死亡貫穿全書,並沒有將死亡描述成可怕的存在,而是以爺爺奶奶講述自己的一生來揭示人的一生的過程,將死亡的意義呈現在觀眾面前,讓人既輕鬆又愉快地感受死亡教育。
"我們出生的時候,也是頭禿禿的,皮膚皺巴巴的。我們也會流口水,打飽嗝兒.......繼續説簡單的話,像嗯嗯!和噓噓!我們會爬來爬去,單腳站立,跑跑跳跳!然後開始上學。"
"不同的年紀,我們玩不同的遊戲。六歲的時候......十歲的時候......十六歲的時候......"
"十幾歲的時候,我們喜歡嘗試刺激的事......偷偷抽煙......開爸爸的車......跟不合適的人談戀愛,也跟合適的人談戀愛,可是爸媽都不同意。"
"我們慢慢的老了,皮膚也越來越皺。爺爺的頭禿了。我們裝了假牙!記性越來越差!身體也開始縮小......."
"死了以後,我們可能會變成其他的東西。章魚、麋鹿、小寶寶、小蟲、綿羊、鬼魂、外星人,或者是兩隻瘦巴巴的雞。"
以上是繪本中的描述,繪本以第一人稱來介紹爺爺奶奶的一生,其中的用詞也不缺乏幽默風趣,並且條理清晰地將爺爺奶奶的一生進行梳理。
人的一生就是從出生走向死亡的過程,繪本中甚至還講到時候人會變成什麼,變成醃洋葱、變成雞,變成各種各樣的事物。
從內容來看,這本作品對於孩子的死亡教育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其畫風與內涵都能夠讓孩子在輕鬆的氛圍中感受到人的一生的變化以及對於死亡的理解。
二、 死亡教育是孩子人生的一堂必修課
1、
死亡是每個人都會面對的事情
孩子接觸更多的關於死亡的信息大部分來自身邊的動物、植物或者家中的老人。孩子在年紀小的時候對於死亡並不能很好的理解,只是知道眼前的人不見了並且不會再出現了。或多或少孩子都會經歷過生活當中的死亡,因為每個人都必不可少地會經歷一次死亡。
《精彩的一生》中説到關於"死翹翹"的問題,在走向"死翹翹"的過程中,每個人都是一樣的,都是在經歷一次人生。因而在最後面對死亡的時候,也可以輕鬆的面對,就像繪本中到最後人死後可以變成各種各樣的事物,並不是説真正能夠做到變化,但是這是一種態度,是一種一樂觀的態度來面對我們都會經歷的死亡,每個人在對待死亡都應當是樂觀的。
2、
在死亡之前每個人的人生都是精彩的
爺爺奶奶的一生,從出生到蹦蹦跳跳,從成長到談戀愛到上大學,再從結婚到生孩子再到有了孫子,知道死亡,這就是一個人的人生,一個人在死亡之前的精彩的一生。
對於死亡,我們不必避諱,因為這是一個歸宿,在我們走向死亡的過程中,我們也在經歷着樂趣,也在經歷着各種各樣好玩的事情。因此,在面對死亡的時候,我們不妨將重點轉移到個人精彩的一生上面,通過人生的歷程來獲取對死亡的從容態度。
在面對孩子的死亡教育的時候,我們可以更多地強調個人的一些人生歷程,人在走向死亡的過程也是感受快樂的過程,不用刻意去迴避死亡,放大死亡。
就像爺爺奶奶一樣,盡情地享受自己的人生,直面死亡。
3、
死亡教育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能夠珍惜當前人生
每個人都會面臨死亡,因而死亡前的人生才是最重要的,死亡我們不能把控,但是自己的人生可能自己掌握。因此,適當地對孩子進行死亡教育,能夠讓孩子明白事物的消失與更替,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讓孩子明白要珍惜眼前生活的道理。
我們總是會面臨死亡,那麼在死亡到來之前就要珍惜時間,珍惜自己擁有的一切,在生活中要去發掘更多的樂趣,發現更多人生的意義。過好我們的當下,才能夠在以後不為以往蹉跎而後悔。
三、 如何在輕鬆的氛圍中展開死亡教育
1、 瞭解孩子對於死亡的認識的階段
0-4歲 用比喻法解釋
在這個時候的孩子對於死亡這個概念是沒有具體認識的,因而父母在向孩子説明的時候可以採用比喻的方式來進行。比如,孩子的玩具壞了,那麼我們可以説,玩具就是"死了",玩具不會再出現了。以比喻的或者不太明顯的表達來向孩子傳達死亡的概念,比價易於孩子理解和感知。
4-7歲 用生命教育、危險教育保護孩子
4到7歲的孩子對於危險有一定的認知,他會知道不可以做什麼事,做了會對自己產生一定的危險。但是對於死亡他們並沒有很明確的認知。因而
父母在對孩子進行死亡教育的時候,可以將死亡與危險掛鈎。
比如,我們在教育孩子不要去河邊的時候,可以和孩子説,河邊的水深,掉下河裏會很危險,並且可能會造成死亡。也就是説,我們要向孩子傳達危險與死亡的關係,讓孩子明白危險的事情可以導致死亡,因而引導孩子遠離危險。
7-13歲 用科學的眼光看待死亡
7到13歲的孩子對於死亡已經有一定的瞭解了,他們知道騎死亡意味着什麼。所以在責怪時候父母就不要用"去更加快樂的地方"、"去旅遊"等等的話來矇騙孩子了。
這個時候就要直接告訴孩子關於死亡的科學解釋,讓孩子自己掌握關於人的一生的歷程以及生老病死的規律,引導孩子真確對待死亡。
2、 結合繪本故事類向孩子傳達死亡的概念
對於年紀小的孩子,繪本故事或者漫畫是給孩子進行死亡教育的最佳選擇。繪本故事能夠將嚴肅的問題以輕鬆簡單的方式來闡釋,讓人們在閲讀的時候能夠既簡單又容易接受。
像《精彩的一天》、《一片樹葉落下李》、《爺爺沒有穿西裝》等等的著名繪本或者漫畫,這些都能夠比較通俗易懂地解釋死亡。
《精彩的一天》中以爺爺奶奶講自己的故事來傳達人的死亡概念,很多孩子看完之後不僅不會感覺到費解,反而會更加願意去深入瞭解死亡這個概念。
3、
在生活中藉助自然之物的消逝讓孩子正確面對死亡
將死亡教育寓於生活細節之中,能夠很好地達到教育目的。比如,孩子在接觸到死亡的時候就可以適當地和孩子説起相關概念,孩子養的小金魚死了,則可以和孩子小金魚已經死了,回不來了,小金魚也有自己的壽命和生活歷程。
藉助大自然的事物消逝來讓孩子正確面對死亡,孩子能夠切身體會到生命的產生與消逝,從而更好地理解死亡的概念。
我是奶瓶媽咪,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