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的社會,父母因為養家的壓力,沒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去帶自己的孩子,大多數孩子再小的時候,也就是還沒有步入學校的時候,都是由自己的爺爺奶奶來帶孩子,老人帶孩子,理所當然會用自己的方式,一個非常明顯的現象,孩子在經過老人一段時間的帶養下,會在一些當面受到自己爺爺奶奶的影響,但是,老人畢竟和新社會的父母在很多方面顯得有一些所謂的代購,雖然都是為了自己的孩子好,但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很難説服彼此,那麼,到底怎樣做才是真的對寶寶好?怎樣做,才能讓兩代人達成共識呢?
老人帶娃,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些孩子,在爺爺奶奶,姥爺外婆長時間相處的影響下,會有許多性格,動作,甚至言語慢慢的像老人靠近,尤其是在農村,父母每次回去,都感覺自己的孩子像是別人家的娃娃,那滑稽的一舉一動也是讓做父母的非常無奈,至於老人,由於年齡的原因,生活中少了很多娛樂,有了自己的小孫子,許多老人就會把帶孩子,變成自己的一種娛樂方式。
最近微博上,一位姥爺引起的孫子大戰讓各位網友忍俊不禁:視頻中的這位姥爺非常幸福,有兩個非常可愛的小外孫,本來兩個小孫子各玩各的,非常的和睦。可是這位調皮的姥爺就是耐不住寂寞,想找點樂子,於是給其中一個小外孫一個尿不濕當玩具,卻不給另一個小外孫,小孩子總是見什麼東西都是新鮮的,別人有自己沒有,就會非常羨慕,這位姥爺還怕另外一個小孫子不去搶,於是幫助小外孫把尿不濕搶過來,就這樣,兩個小外孫一來一去的因為一個尿不濕搶來搶去,最後鬧得因為一片尿不濕,兩個孩子哭着搶來搶去,反觀這位姥爺,早都笑的躺在地上翻來覆去。
網友們也是紛紛對這位姥爺表示無奈,評論到:
A:他倆打架完全是姥爺的功勞,姥爺就是想挑事。
B:姥爺就怕兩個孩子停了戰,那樣就不熱鬧了。
C:真是一個老頑童啊,是不是所有的老人都熱衷於此?
父母總是會和老人在帶娃上產生矛盾,那麼到底誰對誰錯呢?怎麼樣才能讓兩代人達成共識呢,看看下面專家的建議:
老一輩的人有一句話“不吃鹽沒力氣”這句話其實是有道理的,人體內如果納攝入不足,是會出現疲憊的現象,可是這是因為老一輩人大多都是體力勞動者,流汗多,汗會帶走體內的納,因為當時生活條件有限,沒有辦法保證足夠的營養,所以需要通過鹽補充,但是現在的孩子的生活條件可以説非常好了,所以説沒有必要給孩子的飲食上攝入過多的鹽,因為攝入過多的納會加重寶寶肝腎的代謝負擔,增加高血壓的風險,所以專家建議一歲之內不能加鹽等調味品,為了同時關注老人的身體健康,家庭的飲食也儘量保持低鹽飲食。
在每個老人的心裏,總想讓自己的小孫子身體棒棒的,所以在老人心裏,吃的多身體就會好,我沒經常可以看到,為了讓孩子多吃一口飯,老人可是費盡心思,經常可以為了一口飯追孩子半個小時,軟硬皆施,累得腰痠背痛,最後自己都沒能好好的吃上一口飯,座位家長,也是既心疼老人的身體也擔心自己的孩子不能夠自己吃飯,其實總是追着孩子給孩子餵飯,會讓孩子不知道飢飽,如果喂得過多也會導致孩子的腸胃功能受到損傷,所以與其強迫孩子吃飯,不如給孩子準備好餐椅,自己的勺子,自己的碗,讓孩子自己享受吃飯的樂趣,至於父母也要理解老人的良苦用心。
老人對民間偏方的執着就相當於現如今年輕人對網絡的執着一樣,孩子一生病,老人就會用各種民間偏方,這樣孩子就能不打針,不受罪,對於年輕父母來説,更相信科學,一聽到老人提起偏方也是頭疼的不行,其實,這些沒有出處的偏方並不靠譜,但不是所有的偏方都不靠譜,正確的是作為父母,應該經常和老人分享,學習一些科學的育兒文章,和經驗,這樣可以讓老人覺得你作為父母,好學有經驗,自然就會放着,其次,家裏也要備好常用藥,並且按照説明給孩子服藥,如果孩子生病嚴重,及時去醫院治療診斷。
其實本身父母與老人之間沒有那麼多的矛盾,都是為了孩子好,既然雙方的內心想法都是一樣的,與其針鋒相對不去試試換位思考,多想想老人為什麼這麼做,並且嘗試理解和溝通,老人的一些作業,父母應該先認同,其次再委婉的指出不足,對於老人帶孩子,也應該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只要沒有傷害到寶寶的健康,就放心地把孩子交給老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