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現行種姓制度是歷史傳承的結果,雖然種姓制度在法律層面已被廢止,但由於種姓制度是以宗教、社會管理結構、民俗的形式存在的,所以時至今日種姓制度依然存在於印度社會中,根深蒂固。如果不是歷屆印度政府採取強制性規定,給低種姓族羣留下一定比例的政府、教育部門、以及軍隊中的軍官名額,印度低種姓族羣壓根沒有機會走向政壇,或者是軍隊中領導位置。
印度軍官軍銜從高到低依次為元帥(這個軍銜平時並不設立,戰時授予有特殊功勳的軍種參謀長,是一個榮譽軍銜,並不是正式軍銜,通常是已經退役或者是即將退役,給一個鼓勵)、上將、中將、少將、准將(印度計劃取消這個軍銜,和少將合併,解決下面軍官晉升卡脖子的現象);校官有上、中、少三級;尉官陸軍、空軍有上尉、中尉、少尉,海軍沒有少尉,不過據説陸軍、空軍也取消了少尉,有低委任軍官負責。低級委任軍官軍銜為一級低委任軍官(少校銜)、二級低委任軍官(中尉銜)、三級(少尉銜);低委任軍官就是英軍中的“總督任命軍官”,印度改名為低委任軍官。低委任軍官並不是印度軍隊中的真正軍官,是介於軍官和士兵之間的這麼一個“操心費力”的職務。
種姓制度在印度軍中依然存在,比如高種姓人在晉升方面有特殊照顧,印度軍官中的高級軍官都是高種姓人,他們往往都是具有家族傳承性質。印度軍隊中軍官數量不足,屬於兵多將少的狀態,印度三軍中校、尉軍官缺乏嚴重,總缺口達14.58%,校官升不上去,尉官沒人樂意幹,低種姓人想幹卻不要他們幹,就是這麼個結構。印度軍官都是剎帝利這一階層最多,而且普遍是中高級軍官的主體;婆羅門是宗教貴族,他們不喜歡從軍;低種姓族羣雖也有軍官,但基本都是低委任軍官,即便是正式軍官也沒有什麼前途,而士兵基本都是來自“賤民”族羣。
印度軍官待遇非常高,各種福利有十多項,在印度軍隊中,上下級之分觀念淡薄,而種姓制度之風卻大行其道,印度軍隊中高種姓軍官和低種姓軍官是不能共同就餐就寢的,甚至是高種姓軍官家屬也不能和低種姓軍官家屬嘮家常,低種姓軍官就是幹得再好,也沒有什麼前途,熬到年頭退役就是了。
其實,低種姓軍官只不過是印度廢除種姓制度後做的一個形象工程,總是要留出點名額,有所體現而已。他們通常沒前途,也沒幹勁,而且基層很辛苦。例如,印度的尉官們都需要到邊境地區歷練歷練,印度後勤保障差,環境苦,並且危險,光是步槍武器口徑就有十幾種,彈藥分配、組織訓練、研究戰法等等,特別操心,又沒有什麼前途,因此基本到年限就退役,一天都不願意呆了,導致印度軍官缺口很大。
印度軍官中的低委任軍官們更是印度種姓制度的產物,可以説是一個典型代表。他們被授予低委任軍官,通常都是供職營級以下基層單位,一級低委任軍官可是少校銜,但是他們並不屬於軍官,尷尬吧。
這些人基本都是老兵中的骨幹,兵齡長,文化水平小學五年級就可以了,然後培訓,他們不存在晉升問題,上面有空缺就補上去,沒有就老實待著。一級低委任軍官(少校銜)服役年限為滿32年,或者是年滿50歲,就可以走人了;二級低委任軍官是服役28年;三級低委任軍官是服役24年;所以,印度軍隊中有很多的白鬍子老頭,就是他們。這些人是帶兵訓練和作戰的主力,幹得好的可以多幹兩年,低委任軍幹得好的可以授予“榮譽中尉”、“榮譽上尉”的稱號,不過這個不是真的上尉、中尉,只是一個榮譽,可以多拿點工資。印度軍隊基層單位的訓練和作戰主要是這些老頭們帶着一羣孩子們去折騰。一個營通常有低委任軍官二十多名,其中一級低委任軍官一名,二級十五名,三級八人左右。
總而言之,印度軍隊種姓制度同樣很嚴重,女兵受到歧視,低種姓族羣不受待見。印度軍隊中軍官除了高種姓人能有機會獲得晉升,低種姓人基本沒戲,印度軍隊高官中很少有低種姓族羣的軍官。因此,種姓制度在印度軍隊中不僅存在,並且更加尖鋭化,隱藏着深刻的矛盾,容易引發軍隊內部衝突,成為軍中內亂的導火索。譬如印度軍隊中的校官們曾經多次起訴軍隊,訴苦晉升難,印度軍隊也為缺少軍官而頭疼,想想看,高種姓軍官都這樣,更不用説低種姓軍官了,印度軍隊中種姓制度帶來的問題,短時間難以解決。但只要不解決,必然將影響印度軍隊的戰鬥力。
你覺得這樣的印度軍隊能發揮出多大的戰鬥力?歡迎下方留言分享你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