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色經濟圈”是一劑自欺欺人的“迷魂藥”

近期,香港政府推出的一萬元“現金髮放計劃”正式實施,首批申請通過的香港市民,已陸續收到款項。一些人卻打起了這筆錢的算盤,鼓吹用這筆錢去爆買“黃店”,支撐“黃色經濟圈”。連紓困錢的主意都打,還想將其政治化,真是把政治綁架的手段用到了極致。

所謂的“黃色經濟圈”,不過是在經濟術語包裹下的“經濟攬炒”,本質是把日常生活政治化。一些人還美其名曰,是所謂的“消費自由”,是所謂的“申明自己的政治立場”。然而,我們在現實中看到的是什麼?是政治立場不同,就恕不招待,這是所謂的“消費自由”麼?是隻要店鋪有“中”字、沒有公開表態支持反對派,就搞攻擊破壞、反覆搗亂,這是表達政治立場麼?是恐嚇其他商户,要求支持或捐款,“識時務者”安全無事,敢反抗或不配合者便被“裝修”,這與敲詐勒索有什麼區別?鼓吹“黃色經濟圈”,只會製造社會撕裂,只會讓普通人的生活福祉受損。

用經濟包裝政治,連吃穿住用行都要逼着市民選邊站隊,説到底,是“逢中必反”的思維在作祟。他們激進地“為反而反”,就是因為他們異想天開地想與內地“脱鈎”。問題是,這怎麼可能?有港媒就諷刺道,自稱是“黃色經濟圈”的餐館與企業,每天仰賴的自來水、電力、食材都與內地有關。如此,還想着割裂,不是胡思亂想是什麼?鼓吹所謂的“黃色經濟圈”,連最基本的事實都不尊重了,連最基礎的經濟常識都不管不顧了,完全是一廂情願,完全是自欺欺人。

​“黃色經濟圈”是一劑自欺欺人的“迷魂藥”

以顏色區分經濟,是畫地為牢,最終受害的只會是身處於其中之人。一些人明知“黃色經濟圈”理論上不成立、現實裏行不通,卻依然大力鼓吹,背後其實是“叫人衝,自己松”的政治操弄。叛國亂港分子黎智英旗下的《蘋果日報》曾列出上百間“黃店”,其中有一家由黎智英之子黎耀恩所開的餐廳,但除此之外,黎耀恩還經營有8間高檔餐廳,卻均沒有被列為“黃店”。相反,有人曾去這8間餐廳調查,也沒有看到政治標語。這不是“叫人衝,自己松”是什麼?“黃色經濟圈”不是“迷魂藥”是什麼?讓小店主頂在前面,自己卻生意照做,最終為“經濟攬炒”埋單的,只會是那些小本經營的小店鋪。

毋庸諱言,一些人加入所謂的“黃色經濟圈”,並不是為了什麼表達立場,並不是為了什麼支持“手足”,只不過就是想借機“撈一筆”,扒一口“政治飯”。但放眼長遠,吸引顧客的,從來不是顏色,而是產品和服務。做得好不好吃、價格合不合適、服務好不好,這才是一個企業的立身之本。以口號之名,博一時之眼球,或許可以短暫拉動營業額,但東西不好,結果只會是反受其累。

香港的繁榮,靠的是對多元的包容,靠的是開放的品格。放眼世界,也沒有哪個地方的經濟只讓立場相同的人蔘與,而將其他人拒之門外。所謂的“黃色經濟圈”,是滑天下之大稽。

民主的外衣掩蓋不了他們險惡的用心,自由的藉口掩飾不了他們“攬炒”的圖謀。“黃色經濟圈”雖不成氣候,但任其發展,任非理性的“攬炒”思維欺騙廣羅大眾,只會危害香港經濟的未來,只會損害大家的正常生活。香港市民必須擦亮眼睛。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06 字。

轉載請註明: ​“黃色經濟圈”是一劑自欺欺人的“迷魂藥”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