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乖巧懂事會討好人,就是情商高?別把孩子缺愛當高情商
講真,那一個父母不想要一個乖巧懂事、嘴甜能討好人的孩子?攤上這樣孩子的父母,估計做夢都會笑醒。而且家長們會稱讚這樣的孩子“情商高、會來事”,所以甚至有家長斥巨資給孩子報所謂的“情商培養班”,期望可以培訓出一個高情商的孩子。
不可否認,有些孩子天生就是情商高,對外見面嘴甜會叫人,對內乖巧懂事又貼心,但實際上這樣的孩子很少,大多數的孩子都是有點任性、有點蠻不講理,會哭會鬧的。
所以當你的孩子表現出了“高情商”的表現時,先別急着得意,先看看是否孩子缺愛和關注。
因而當孩子有了這些表現時,父母要格外留心:
1、突然變得乖巧懂事
其實孩子6歲之前,很少有真的特別乖巧懂事的,大多數過早乖巧懂事的孩子,不過是過早承受了成年人的壓力。
比如那些父母早逝,早早當家的孩子,會表現出過度的乖巧懂事,他們身上的乖巧,不過是無奈之舉,並非出自真心。
當然這些孩子屬於特殊的,我們還是説回正常孩子。
即使是正常家庭的孩子,因為父母的嚴厲或者高要求,孩子也會慢慢學會壓抑自己的內心需求,學會迎合父母,然後就會變成父母喜歡的“乖孩子”。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太小,卻表現出過度聽話懂事時,你就要反思是不是對孩子過於嚴厲,壓抑了孩子的本性。
2、開始一味討好別人
很多父母都喜歡孩子順着自己,最好是父母説什麼,孩子就乖乖照辦。所以當孩子學會討好父母時,很多父母會為此沾沾自喜,覺得“我家孩子懂事了,聽話了。”
但實際上孩子懂事的背後,藏了對未知的恐懼。
因為父母的嚴厲對待,所以他們不確定父母什麼時候會突然收回自己的愛,所以他們就學着順從父母,不忤逆父母,用順從來獲取父母的愛與關注。
當孩子習慣了用順從去討好別人時,在未來的社交中他們也常常採用這樣的方式,來贏得別人的贊同,這樣的孩子很容易心理壓抑,抑鬱成疾。
所以當你家孩子變得特別乖巧、聽話時,父母不要以為這是他們高情商的表現,要深刻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不是出了問題。
那麼,作為父母,我們要如何觀察孩子,反思自己呢?
1、
察覺孩子乖巧背後的真正需求
確實有些孩子天生就情商高,懂得體貼別人,所以這樣的孩子面對父母時,會發自內心地愛父母、尊重父母。
但大多數孩子乖巧懂事的背後,其實隱藏了對父母關愛的渴求,因而父母要察覺到孩子的這一需求。
當孩子不肯反抗,一味順從時,父母要時時反問孩子:“你確實是這樣想的嗎?你還有別的想法嗎?”用提問的方式,來引導孩子説出真心話。當然最開始孩子肯定不願意説,所以父母要耐心多問幾次。
只有孩子感受到父母的耐心與關注,他們總會敞開心扉,對父母訴説心事。
2、
反思自己是否對孩子過度嚴厲
我時常覺得,當父母真的是一場修行,我們要時刻反思自己。雖然父母的教育方式與行為不一定真的會影響到孩子未來的生活,但作為父母,我們依然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謹慎對待孩子。
所以養孩子這件事,我們也要時常反思覆盤,比如像我,會經常觀察孩子的情緒狀態,然後反思自己近段時間的教育方式。
孩子這段時間,變得比較沉默寡言,做事情總看我臉色時,我就會反思自己近段時間的情緒狀態,以及對待孩子的方式,然後會發現因為我的情緒狀態不穩定,所以時常對孩子發脾氣,導致孩子變得格外懂事,但其實她的懂事不過是害怕我。
其他家長也可以經常這樣反思,或者和孩子溝通交流,問問她:“最近爸媽有沒有那點做得不好的,你可以説出來。”
無論怎樣的反思方式,父母都要學着不斷改進。
在生活中,當我聽到有父母誇孩子“懂事又聽話”時,我常常會觀察他們的孩子,發現大多數孩子並非真正的高情商,不過是壓抑了內心的需求來迎合父母。
人生中我們總是有那麼多的渴求和需要。然而歸根結底,我們最渴求的,不過是被別人需要。路是經歷不是選擇,人生總有謝幕一天,我們都會有老去的時候,不管心被滄桑如何洗涮,但深情依然滿懷。